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19 年 9 月 5 日,由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胸腔镜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微创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抗癌协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八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在初晴后雨的杭州圆满召开。本届大会围绕当前国内外胸部疾病的规范化、个体化、微创化治疗、介入、精准治疗及人工智能诊疗等尖端技术,邀请全球知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进展,同时组织全国知名专家团进行专场研讨及手术直播,为与会者搭建了一个研讨胸部疾病的尖端技术、提高临床实践的交流平台。
开幕式
大会伊始,由大会执行主席主持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坚教授、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蔡开灿教授为与会者介绍了莅临本次大会的各位领导及学术嘉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许国强副院长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词,并向与会者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临床实力及科研成就。
杭州市人民政府陈卫强副市长代表杭州市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并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抗癌事业上的努力和成就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浙江省卫计委前副主任、浙江省基层卫生协会会长王国敬副厅长指出,癌症是我国四大慢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国民健康,最新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将癌症防治列入防控重大疾病的版块,希望基层与大医院分工协作,共同努力,为防病治病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发来贺词。他指出,肺癌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是制约我国人民健康的高发肿瘤,是肿瘤防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愿大家能在西子论坛进行充分的学术交流,积极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为胸部肿瘤的防治做出最大努力。
ESTS 学会秘书长Batirel 教授对本次大会能够提供这一平台,与中国同道共同探讨胸部肿瘤最新精准手术进展表示了由衷地欣喜。
浙江省抗癌协会吴扬秘书长强调,在胸部肿瘤中,肺癌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癌种,“中国健康”行动特别提出,要加强肿瘤早防早诊的健康宣传,尤其是禁烟、戒烟工作的开展,从而推动肺癌的全程化的管理。
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浙江省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会长毛伟敏教授表示,西子论坛已经举办了八届,我们共同见证其进步及发展,相信通过这样一个学术活动,能够实现我们同道的相互切磋以及与海外学者的交流,从而推动我国外科高精尖技术的进步,也相信大家在这个论坛中一定会获益匪浅。
中国胸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挂牌仪式
《肺部微创高新诊疗技术手册》新书发布会/《微创肺段手术学》现场签售
肺结节在人工智能平台下的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专家共识发布会/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评估专家共识发布会
中国胸外科肺结节诊疗浙江区域中心(杭州市)成立
主题报告撷英
第一环节
主题报告首个环节由ESTS主席Kuzdzal教授以“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双侧纵隔淋巴结清扫”为题进行了报告。
台湾荣民总医院胸外科徐博奎教授讲述了目前电磁导航在胸腔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前会长王天佑教授针对当前食管外科中消化道重建、淋巴结清扫、手术入路以及术后康复的四点难题分享了个人经验。他指出,食管外科未来将聚焦早诊早治,人工食管将逐步取代食管外科重建,而分子生物学成果将避免广泛淋巴结清扫,最终实现内外科融合,形成内镜外科这一新专科。
第二环节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强调了中国控烟在肺癌防治策略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吸烟与老龄化、城市现代化、城镇城市化、环境污染化与生活方式不良化共同导致了中国肺癌的高发。
天津市胸科医院张逊教授通过AI辅助软件演示了肺内病灶的量化及良恶性判别,让与会者对人工智能辅助肺癌诊疗的临床应用有了直观的认识。
ESTS秘书长Batirel教授演讲的题目是Uniportal-Multiportal入路——为患者量身定制VATS技术。
第三环节
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Petersen教授分享了VATS模拟和胸外科技能评估。
中日友好医院刘德若教授就“肺小结节临床特性和早期肺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研究”进行了报告,指出了未来手术方式的方向。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的姜格宁教授强调了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指出临床研究与数据建设是胸外科的蓬勃之路。
第四环节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振涛教授分享了我国食管癌外科发展现状,他指出食管癌淋巴结清扫尚需更多证据,对于外科与放化疗的结合方式还须进一步优化,而精准外科治疗或许是未来发展路径。
圣巴塞洛缪医院的Lau教授讲解了导航支气管镜和图像引导手术在解决非常小的肺结节上的重要性。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团队的李树本教授分享了无气管插管 VATS 在气管外科的应用、发展和前景。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兰军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可手术肺癌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下午的会场由四个分论坛同时进行,分别为胸部微创/人工智能分论坛、精准诊疗分论坛、介入/ 快速康复分论坛以及护理分论坛,全面覆盖了胸部疾病的规范化、个体化及微创化治疗的方方面面。
胸部微创/人工智能分论坛分为主题发言、热点热议及青年论坛三部分。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在本论坛主题发言部分,针对食管癌的外科、新辅助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现实瓶颈与对策展开论述。而针对我国恶性肿瘤死亡首要原因——肺癌,则就多次肺切除的临床意义、肺段切除术的三维重建术前规划,手术流程质量控制以及ERAS指导下的MIE流程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热点热议环节,围绕亚肺叶术式选择楔切还是段切、右进胸食管癌术式选择两切口还是三切口这两个话题,嘉宾团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青年论坛环节,则对T1a肺癌规范化淋巴结清扫之标准探索、亚厘米结节术式的选择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并由现场嘉宾团给予了精辟的点评。
精准诊疗分论坛对肺癌领域的药物治疗热点进行了全面探讨,针对新辅助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与化疗的选择,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的探索以及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汇报了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并就ASCO年会上晚期NSCLC研究进展进行了分享。
介入/ 快速康复分论坛对各种最新内镜技术以及人工智能软件的展示让人耳目一新,重点内容包括气管内镜相关的超声气管镜和普胸外科气管镜介入的应用;Barrett食管专题;人工智能软件辅助肺多发磨玻璃结节诊治等。
护理分论坛主要聚焦快速康复(ERAS),从ERAS与患者体验、日间手术以及全程管理三部分展开。对肺癌患者术后症状的管理、日间手术模式的探索、患者的全程营养管理以及三位一体的全程康复方案进行了讨论。
会场撷英
部分讲者风采(照片由大会会务组提供)
专家采访
在大会期间,本报特别采访了王天佑教授,请其总结了我国胸外科近年来技术的进步、理念的更新以及与国外的差距。
王教授指出,近20年来,我国胸外科在“微创”、“精准”和“快速康复”这三大理念的指导下蓬勃发展,尤其是电视胸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胸外科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术前精准定位的加入,使传统胸外科逐步演变为微创精准胸外科。目前,我国大概80%~90%的胸外手术,都是经由胸腔镜或者机器人来进行的,开胸手术较前明显减少。
目前胸外科的手术量明显增加,较前翻了四倍有余,尤其是大型医院增加更快,这与早期精准诊断以及微创手术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另外,手术较前创口缩小、范围减少、手术时间也相应缩短,在快速康复理念的指导下,手术康复时间也显著减少。从技术水平来讲,与国外的差距逐渐缩小,其中电视胸腔镜的技术水平,已经处于国际先列,某些技术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例如,我们有知识产权的单项式电视胸腔镜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发明,在国际上获得一致认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教授的“王氏手法”、广西医科大学何建新教授的非气管插管胸外科手术等,在国际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目前我国专家正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病例积累学习实现肺小结节良恶性的判断,比人工诊断更加快速准确。
我国目前的优势在于临床病例数非常多,相应的手术操作经验丰富,技术操作非常精准、熟练。与国际差距主要存在于基础研究相对落后、对病例总结的不足以及操作设备的核心技术方面有待加强。
王教授欣慰地说,“我看着每一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的举办,见证了它从小到大逐渐成长。本次论坛包罗了我们目前胸外科微创、精准、快速康复以及人工智能各方最新进展的应用,并与内科靶向、免疫治疗以及相应护理相辅相成,内容全面丰富,涉及到胸外科的方方面面。对年轻医生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不但能够促进技术的提高,还能学习老专家的创新精神,对我国胸外科的发展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采写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审阅 | 曾理平医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