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导语:据统计,伴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患者是新冠肺炎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数据显示,在新冠危重症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高达22%,同时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2022年4月11日-12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办的健康守“沪”——疫情下慢病健康管理专家论坛在线上召开,会议特邀慢病领域相关专家,围绕当下疫情特殊时期,解读常见慢性病的防治策略与健康管理。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王卫庆教授在会上分享了疫情下糖尿病患者居家管理建议,同时对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进行了深入解读。大会主席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所吴宗贵教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王卫庆教授
居家隔离期间,糖尿病患者要重视自我管理。以血糖控制为目标,从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两方面进行糖尿病的管理。与此同时,也要做好血糖的监测,及时掌握血糖的变化,这对生活规律、运动、饮食及合理用药等都有重要指导作用。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总体来说包括饮食、运动、心理健康三大方面。
饮食方面,居家期间运动量减少,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注重均衡营养,多吃各种蔬果、奶类和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蛋、肉。
运动方面,可选择在室内进行适当运动,建议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如太极拳、原地踏步、健身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心理健康方面,疫情会增加糖尿病患者恐慌情绪,长期宅家会增加焦虑感,造成心理负担,导致血糖控制困难,而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要不信谣,不传谣,正确对待疫情,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保持心情愉悦。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糖尿病患者居家期间,要遵医嘱坚持规律用药和注射胰岛素,不要擅自停用药物。王卫庆教授特别提醒,如果居家隔离期间感觉降糖药不够用了,又不敢或不能去医院时,切不可直接停药。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降糖药物剂量,同时也要减少碳水摄入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降糖药物根据其机制不同,分为胰岛素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等。
王卫庆教授指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药物,一般首选二甲双胍或α-糖苷酶抑制剂,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可采用不同机制的二联或三联用药。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在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三级预防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王卫庆教授指出,津力达颗粒是2017版及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唯一推荐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成药。推荐在应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可加服津力达颗粒。
改善胰岛素抵抗,平稳降糖。研究显示,津力达颗粒能够保护胰岛β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升血糖激素与胰岛素的平衡,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平稳下降。王卫庆教授介绍,仝小林院士团队开展的临床研究(共192例患者)和荟萃分析(共1810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联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改善代谢状况,安全性良好。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牵头开展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津力达颗粒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血糖波动情况。
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王教授介绍,津力达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显示津力达颗粒能够减少尿微量白蛋白,降低糖尿病早期肾损害;降低血管内中膜厚度,保护大血管。另一项津力达颗粒对老年冠心病伴糖耐量减低者预后影响的研究显示,津力达颗粒可减少伴糖耐量减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调节血脂和脂肪,改善肥胖。朱大龙教授、吴以岭院士等牵头开展的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津力达颗粒可调节血脂,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降低白色脂肪蓄积,同时激活棕色脂肪细胞,增加产热和能量消耗,改善超重和肥胖。
疫情期间,持续做好血糖监测
对于居家期间的血糖监测,王卫庆教授指出,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周监测2~3次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合并感染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密切监测三餐前、三餐后及睡前血糖。针对血糖的控制目标,一般控制在空腹血糖6~7 mmol/L,餐后血糖8~10 mmol/L;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血糖控制在空腹8~10 mmol/L,餐后10~12 mmol/L即可,不宜过于严格。
王卫庆教授特别提醒,如果血糖偏高,可考虑适当减少食物摄入,增加运动量。如果患者合并牙痛、泌尿系感染等情况,血糖难以控制时,需及时通过网上医院等手段和医生进行沟通,就医治疗,避免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出现。
此外,低血糖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可随身携带饮料、糖果等含糖食品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王卫庆教授在报告总结中强调,糖尿病患者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管理,在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降糖药使用以及血糖监测“五驾马车”的基础上,加上情绪稳定、规律生活这两点,可以达到更好的糖尿病治疗与控制。同时,中医药可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防治并发症,在糖尿病药物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疫情期间,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面临巨大的压力,医患都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疾病加重。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所吴宗贵教授
主席总结:
疫情下的慢病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吴宗贵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王卫庆教授从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两方面,指导糖尿病患者居家隔离期间的自我管理。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强调了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情绪稳定来控制血糖,既要防止高血糖,也要防范低血糖。在药物治疗方面,提出如药物紧缺,可在配合饮食及运动管理的情况下适当减少降糖药。同时,王卫庆教授重点介绍了中成药津力达颗粒的大量循证医学研究,指出津力达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的良好疗效及安全性,这对临床如何恰当使用中成药作出了规范的指导。
疫情当下,新冠肺炎合并慢性疾病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基础疾病的人群,因此临床上更要关注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吴宗贵教授强调,在新冠疫情流行的特殊时期,慢性病的健康管理需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不拘泥于疾病管理指南,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进行慢病管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