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时至白露,也就进入了仲秋,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人们会格外明显地感到早晚温差加大,气温一天比一天降低。
痛风,也叫白虎历节风,这个名字出自我国的传统医学。白露时节后,各地逐渐步入仲秋,也进入了痛风的高发季节,很多人的第一次痛风发作就是在秋天。
“白虎”形容了痛风发作时疼痛的感觉,像是白虎在撕扯,痛得撕心裂肺无法忍受。另外,白虎在我国传统医学典籍中形容秋天那种落寞肃杀的气氛,提示痛风的高发季节在秋冬季。
秋季某些地区有“贴秋膘”的习惯,而许多热量高的食物属高嘌呤食物,这是痛风发生最重要的诱因。尤其秋季常见的螃蟹,含嘌呤较高。
秋风习习,秋雨连绵,如果没有做好保暖,关节受凉受潮,极易诱发痛风。
天气渐渐寒冷,不少人喜欢喝酒暖身。而研究证实,酒精的摄入与痛风发病密切相关,且可促进高尿酸血症的发展。
此外,过度劳累、受凉感冒、关节外伤、过度运动、肥胖、药物因素及精神心理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痛风,必须引起重视。
1. 痛风发作越来越频繁,一年≥2次
部分患者痛风发作不是很频繁,有的时候两年才发作1次,但如果痛风发作越来越频繁,一年≥2次,说明痛风加重了。
2. 痛风发作部位改变了,从脚趾转移到膝关节等
虽然大脚趾是痛风首次发作最常见的部位,但脚踝、手指关节、膝关节和肘关节也是“重灾区”。痛风症状如果从脚趾转移到肘关节或膝关节等部位,说明病情加重了。
3. 手指、脚趾、肘关节等处出现痛风石
即使没有频繁地发作痛风,如果在手指、脚趾、肘关节等部位出现了痛风石,也说明病情加重了。
1. 海鲜和动物内脏
湖北武汉市中心医院黄小妹医师刊文提醒,痛风患者平时要少吃嘌呤高的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各种肉汤以及加工类食品如香肠、培根及各种饮料等。
2. 调味料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强医师刊文表示,蚝油、鲍鱼汁、海鲜酱、香菇酱、浓缩鸡汁等食品调味料的嘌呤含量也很高,需要留意。
3. 高果糖食物
果糖进入体内后,会转化成嘌呤的底物,摄入过多果糖会促进嘌呤的合成增加,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极易诱发痛风。近几年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常饮含果糖饮料会增加痛风发病率。
4. 咖啡和浓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柳鹏医师表示,浓茶、咖啡等饮料可能会诱使痛风急性发作或加重痛风,痛风患者应尽量避免饮用。
5. 酒类
北京协和医院于康医师表示,酒精对痛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啤酒含有一定量的嘌呤,酒精还会促进嘌呤吸收,即便红葡萄酒和白酒中没有嘌呤,跟其他含嘌呤的食物一起食用也会加重痛风。
6. 香菇
武汉市中心医院黄小妹医师提醒,痛风患者可多吃新鲜蔬菜,但香菇、黄豆、扁豆、紫菜等除外,这几种在痛风急性期时要禁食。
7. 粗粮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陈耀医师表示,痛风患者吃主食应“多细少粗”,因为粗粮中的嘌呤含量高于细粮。常见的粗粮有高粱、玉米、小米、糙米、黑面粉、麦片等;常见的细粮为精制大米、白面等。
8. 豆制品
豆类及其制品、芦笋、香菇、紫菜、豆苗等嘌呤含量比较高,痛风患者也要避免食用。
增加饮水量可作为痛风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措施之一。无肾脏病、心力衰竭等禁忌的情况下,建议痛风患者每天饮水总量为2~3L。研究提示,饮用柠檬水(如1~2个鲜柠檬切片加入2~3L的水中)有助于降尿酸。
痛风患者的运动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步过渡至中等强度,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次数以每周4~5次为宜,每次0.5~1小时,可采取有氧运动。
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应适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同时,避免快速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身体负担。痛风急性期则以休息为主,中断锻炼,有利于炎症消退。
来源:综编自国家疾控局、央视财经和健康时报
活动仅限9月,扫码立即报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