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癌痛的精神心理治疗丨“国家队”带你学癌痛规范化全程管理

2025-10-23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image.png

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70%~90%的晚期肿瘤患者会经历中重度疼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和生存期。近年来,国内外癌痛诊疗指南不断更新,强调了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和全程管理的重要性。但基层医生对癌痛管理的最新进展了解有限,临床实践与指南之间存在差距,同时还存在疼痛评估不规范、不良反应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导致部分患者疼痛控制不理想。


为提升广大医生对癌痛规范化诊疗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别邀请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疼痛治疗科刘东颖教授团队,在2025年中国镇痛周之际,推出以“癌痛规范化全程管理”为主题的体系化专题活动。围绕癌痛发生机制、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管理、特殊人群处理等核心内容,结合典型病例,为医生提供系统、实用、前沿的知识体系,助力提升我国癌痛诊疗整体水平。

癌痛的精神心理治疗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疼痛治疗科 李敏


阅读要点:

癌痛不仅带来躯体痛苦,更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甚至加剧疼痛感知。治疗包含两大方面:一是使用精神科药物辅助镇痛,抗抑郁药(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和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通过调节神经递质,不仅能改善情绪,更能直接增强镇痛效果,尤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显著;二是提供系统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纠正疼痛灾难化认知)、正念干预(培养接纳态度)及放松训练(降低身体紧张度)等,旨在帮助患者改善应对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全面提升癌痛管理效果与生活质量。


癌痛不仅带来躯体痛苦,长期控制不佳还会引起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剧疼痛感知,严重时甚至产生自杀观念或行为。因此,精神心理支持治疗在癌痛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精神科药物辅助镇痛


对于药物治疗方面,除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外,精神科药物也可作为辅助镇痛,不仅可以改善癌痛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还可以增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疗效,减少副反应,适用于癌痛三阶梯的每一个阶梯治疗,其中最常用的是抗抑郁药物和抗惊厥药物,特别是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最为显著。


抗抑郁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来帮助改善情绪以及增效镇痛。其中,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的文拉法辛度洛西汀,被多项临床指南推荐辅助镇痛[1-3],临床上也更为常用。通常文拉法辛起始剂量为37.5-75mg/d,逐渐加量,最大剂量为225mg/d。度洛西汀以20-30mg/d起始,1周后视情况加量至60mg/d。需注意,其镇痛有效剂量可能低于治疗抑郁障碍所需剂量,且镇痛起效时间可能早于抗抑郁作用的起效时间[4]


抗惊厥药物:其中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临床中更为常用,包括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在NCCN指南中被推荐为一线辅助镇痛药物[1]。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而减少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而缓解疼痛。临床实践中,加巴喷丁起始剂量100-300 mg,3次/日,最大剂量为3600 mg/d。普瑞巴林起始剂量为75 mg,2次/日,最大剂量可加至600 mg/d。


二、系统性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另外,癌痛患者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也十分重要。旨在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信息和新的应对技能,帮助患者提高对癌痛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疗效。目前,常用且较为公认的疗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正念干预、放松训练等。


认知行为治疗:在临床上,有些患者存在灾难化想法:认为疼痛会一直存在,自己便无法忍受。或者存在过度概括的想法:认为只要一出现疼痛,我什么也没做不了。我们需识别患者对疼痛的负性自动思维,评估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以及察觉行为处理模式,通过现实检验、替代思维等方式改善患者对疼痛认知和应对方式,从而减轻疼痛带来的心理负担。行为技术干预可通过行为激活,放松训练,暴露疗法等方式提升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正念干预:是提升患者的觉察能力的方式,帮助患者带着非评判、接纳的态度来感受当下的情绪、事件、想法以及行为之间的联系,关注此时此刻,包括静坐冥想,身体扫描,正念瑜伽等练习。可以帮助癌痛患者降低疼痛痛苦体验,改善心境,缓解压力。


放松疗法: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技术、呼吸训练等方法,降低身体紧张度,减轻焦虑情绪和缓解疼痛。其中肌肉放松使用较多,通过按照指导语交替放松全身肌肉群,体会身体肌肉紧张和放松程度,来达到放松效果,并提升患者对自我身体的信心,此外,结合冥想、意象引导、音乐疗法等进一步转移注意力,减少对疼痛体验的聚焦。


此外,接纳疗法,表达性治疗,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技术也获临床指南推荐[3],临床上需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心理治疗技术,实现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癌痛治疗效果的目标。


互动小问题:

问:精神心理治疗在癌痛患者治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答案:一方面精神科药物不仅可以治疗癌痛引发的情绪问题,还可起到镇痛作用。其中抗抑郁药物和抗惊厥药物较为常用;另一方面,接受系统心理治疗同样重要,可以提高癌痛治疗的依从性,包括认知行为干预,正念疗法以及放松训练等方式。


参考文献


[1] Swarm R A, Youngwerth J M, Agne J L, et al. Adult Cancer Pain, Version 2.2025,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J].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25, 23(7): e250032.

[2] 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成人癌痛诊疗指南(2025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5, 105(36): 3148-3174.

[3]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 癌痛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J]. 中国癌痛医学杂志. 2025, 31(9).

[4] Sohi G, Lao N, Caraceni A, et al. Nonopioid drug combinations for cancer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J]. Pain Rep, 2022, 7(2): e995.


牵头专家


刘东颖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疼痛治疗科,主任医师,博士,硕导

中国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社会支持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舒缓医学分会常委

CSCO·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委会常委 

国家卫健委能建中心·安宁疗护提升项目专家组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营养与支持治疗专委会主委

天津市抗癌协会·第二届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主委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委会副主委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委会副主委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营养专委会常委

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专委会常委


本文作者


李敏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疼痛治疗科,主治医师。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多篇。 


团队介绍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疼痛治疗科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疼痛治疗科是国内癌痛管理领域的标杆科室,致力于为肿瘤患者提供全面、精准、人性化的疼痛管理服务。科室拥有卓越的医疗技术、先进的治疗理念和专业的医护团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无痛诊疗服务。


科室成立于1994年,其前身“除痛门诊”是国内最早开展癌痛居家治疗模式的科室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科室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癌痛治疗中心。科室以“姑息治疗为主线、癌痛病因治疗和症状控制为重点、营养和心理支持为特色”,形成了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涵盖肿瘤疼痛患者的筛查和咨询、病因治疗(化疗、靶向、免疫、放疗等)、镇痛药物治疗、微创介入治疗、营养评估和干预、心理评估与干预以及症状管理(恶性胸腹水、肠梗阻等)多个方面。科室门诊量达20000余人次/年,住院人数达2000余人次/年。


科室现有医生9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博士学历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团队成员在癌痛管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也是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难治性癌痛学组组长、天津市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天津市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挂靠单位。


科室在微创介入镇痛方面技术精湛,目前已常规开展的项目包括患者自控镇痛技术(PCA泵)、神经毁损术、射频热凝术、碘125粒子植入术、经皮椎体成形术、鞘内药物输注泵植入术等。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术后疼痛综合征、骨转移疼痛、胰腺癌、胃癌等腹膜后转移导致的上腹部疼痛,以及盆腔肿瘤导致的会阴部疼痛等疾病的治疗中,为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科室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癌性疼痛规范化治疗(GPM)示范病房”、中国抗癌协会“CPAI疼痛管理学院临床教育基地”、“难治性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基地”、“癌痛规范化能力提升医联体核心单位”和“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基地”。


科室还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任务,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2项,局院级课题8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300万元;发表高水平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撰写《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难治性癌痛诊断与治疗》《临床癌症疼痛治疗学》《疼痛病学诊疗手册:癌性疼痛分册》《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老年保护》;牵头编写《患者自控镇痛治疗癌痛专家共识》、《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


此外,科室还承担带教职责,为全国多家肿瘤专科医院及大型综合医院培养了50余名癌痛专科医师、药师和护师,为推动国内癌痛规范化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