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新巢计划”:早筛早治,为儿童罕见病赢得先机!

2023-04-12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原创

每个家庭都希望孕育出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但命运往往爱跟这些弱小的生命开玩笑,在医院常常听到家长说:“为什么我的孩子得了这种怪病(罕见病),我们都是健康的呀?”

在我国,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婴儿中,约有10%最终会诊断为罕见病,即便对高年资的医生,也是一种挑战。儿科疾病通常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很多时候诊断只能依靠有经验的医生的查体,并辅助以临床检验和检查。为了挽救幼小的生命,需要尽快找到病因,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

2021年,一个婴儿在出生后3天就进行了新生儿常见遗传病基因筛查,检出CYP1B1基因的2个变异,该基因是导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A型的致病基因,发病率仅为1/20,000。


经过采集家长的外周血进行溯源验证,发现这2个致病变异分别来自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完成了分子诊断。这个时候孩子还不足3个月,而父母尚未发现孩子有任何症状。推测这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有青光眼的症状。我们建议家长带孩子及时到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就诊,并为患儿启动了新筛诊疗的绿色通道。


据患儿的主管医生介绍,一般情况下,青光眼诊断之后建议尽早手术,因为该病无法通过药物缓解又是不可逆的致盲眼病,越早手术治疗效果越好。该患儿在几个月大就成功完成了双眼抗青光眼手术,最大限度保护了孩子的视力。两年间孩子病情基本平稳,只要在当地每月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每年来我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就可以。


眼科梁医生说:“我诊治了儿童青光眼患者近200例了,先天性刚出生就有青光眼的孩子也不少。有些基因筛查出问题,及时干预效果很好。虽然我们无法一劳永逸的治愈先天性青光眼,但是对于延缓发病时间和发病进度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李巍、郝婵娟教授团队历时6年,自主研发并建立了新生儿遗传病筛查方案,即“新计划”(NESTS)。该方案仅用出生三天后的婴儿一滴足跟血,同时筛查我国相对常见的200多种发病较早、发病率较高并且可干预的严重遗传病,如苯丙酮尿症、地中海贫血、蚕豆病、白化病、先天性耳聋、先天性青光眼等(详见附表)。


表 “新巢计划”覆盖疾病简表

疾病系统

代表性疾病

血液系统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血友病等

心血管系统

法氏四联症、肥厚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等

免疫系统

原发性免疫缺陷、补体因子缺乏症、家族性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病等

消化系统

先天性巨结肠、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等

内分泌系统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等

骨骼系统

成骨不全、软骨发育不全、遗传性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等

神经系统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Rett综合征、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等

眼耳鼻喉系统

先天性耳聋、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Waardenburg综合征等

肌肉系统

腓骨肌萎缩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

皮肤系统

眼皮肤白化病、X连锁鱼鳞病、大疱性表皮松解症、Hermansky-Pudlak综合征等

泌尿系统

遗传性肾病综合征、非典型溶血尿毒症、尿崩症等

呼吸系统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囊性纤维化等

遗传代谢系统

苯丙酮尿症、G6PD缺乏症、甲基丙二酸血、肝豆状核变性、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糖原贮积病等


在我国,目前大约有2000万罕见病患者,其中基因遗传性的占80%,儿童期就发病的占50%~75%,甚至更高,出生后第一年就死亡的约35%。如果说新生儿的健康宣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那么“新巢计划”就是给数百万潜在罕见病新生儿带来的希望之光,家长们谁都不想后悔,为什么在孩子还能治愈的时候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有一名30多岁的男性患者,一出生就全身少汗,10岁左右开始出现四肢肢端疼痛,随后越来越严重,痛起来睡都睡不了。他也去很多家医院看过,但是都没有什么明确的诊断。该患者20多岁时在体检时发现了尿蛋白阳性,但是一直都被当成是慢性肾炎治疗,治疗效果也不好,直到2年前做了肾穿刺活检和基因检测才明确诊断为法布雷病(一种发病率十万分之一的罕见病)。而此时,他的肌酐已经明显升高,不得不靠定期透析维持生存。


该患者去年开始用酶替代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很可惜,他的肾脏功能已经非常差。他还非常年轻,只能一边治疗,一边等待肾移植。患者从出现肢体疼痛到确诊法布雷病用了20年,如果可以早5年开始治疗,他的肾功能很可能就能保留下来。


试想,如果那时候已经有“新巢计划”这种新生儿致病基因筛查项目,这种先天遗传性的疾病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可以被筛查出来,更早发现更早治疗的话,那么这位患者也许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新巢计划”于2018年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启动试点应用,目前已完成筛查1万余例,对筛查阳性新生儿进行临床随访和遗传咨询,已明确诊断23例,这些患儿均在出生2个月之内发现致病变异,为实现早期干预、减低病情危害及家庭再生育指导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依据。同时,确诊患儿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我院罕见病病房进行及时救治,其中2例已经择期完成部分手术治疗。


依托专业的遗传诊断和咨询团队,以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分级诊疗体系网络,“新巢计划”的实施实现了全流程闭环管理,有效避免了“筛而不诊、筛而不治”的风险。今后,“新巢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每年约为1000万新生儿提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服务,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实现遗传性出生缺陷的“早筛、早诊、早治”,以有效降低我国出生缺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健康、经济等多重负担,推动我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关口前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罕见病中心 通讯员 韩滢供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