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肝愿同行丨局部与系统并举,免疫与靶向协同,助术后早期复发肝癌患者快速、持续控制肿瘤

2021-09-23作者:金金资讯
消化系统肿瘤非原创

术后高复发率一直是掣肘早期肝细胞癌(HCC)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HCC系统治疗手段的丰富极大促进了系统治疗间联合、局部与全身治疗联合的综合治疗发展,也为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疗效获益。本期将分享1例术后早期复发的HCC病例,通过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放疗等局部治疗与替雷利珠单抗+靶向治疗的多模式联合,快速、有效、持续控制肿瘤,实现了生存获益。


图片1.jpg

  

孙鹏飞 教授

医师 山东大学、外科学在职博士

专业特长:

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期肝癌的靶向研究,工作以来可较好地协助上级医师完成日常诊疗工作。

学术成就及荣誉:

主持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金一项。

社会兼职:

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分会 外科学 秘书

山东省抗癌协会肝胆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 委员




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38岁,于2019年8月就诊。

主诉:体检发现肝占位。

既往史: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多年。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肿瘤标志物(2019年8月19日):甲胎蛋白(AFP)5.49 ng/ml。

腹部CT(2019年8月19日):肝右后下叶内可见大小约7.9 cm×5.7 cm病灶,符合肝癌表现(图1)。

11.png

图1  2019年8月19日腹部CT示肝右后下叶占位


腹部MR(2019年8月19日):肝右后下叶内可见不规则T1W1低信号,T2W1呈不均匀高信号,大小约7.9×5.7cm,信号不均匀,弥散呈不均质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早期强化明显,延迟后可见病灶内造影剂退出。符合肝癌表现。

诊断:1.原发性肝癌;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经过及疗效评价


第一阶段: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





手术:2019年8月24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术后病理:(肝右叶)肝细胞癌,肿瘤大小为5.8 cm×6.0 cm×6.5 cm,侵犯肝被膜、神经,脉管癌栓,周围肝结节性肝硬化。

术后辅助TACE:术后1个月(2019年9月23日)复查AFP 1.76 ng/ml。9月24日予TACE治疗1次。



第二阶段:一线局部联合系统治疗






术后复发转移:2020年6月30日复查,AFP 4.17ng/ml;胸腹部CT示肝左外叶占位(图2)、双肺占位(长径约13.40 mm、15.73 mm)(图3)。2020年7月2日 PET-CT检查考虑肝左叶肝癌、双肺转移。

22.jpg

图2  2020年6月30日腹部CT示肝左外叶占位

33.png

图3  2020年6月30日胸部CT示双肺占位

治疗方案:患者于2020年7月3日对肝左外叶肿瘤TACE治疗;7月23日对双肺转移灶予放疗。同时予患者应用替雷利珠单抗+仑伐替尼治疗。

影像学及疗效评价:

肿瘤标志物(2021年1月12日):由2020年7月22日4.83 ng/ml下降至1.91 ng/ml。

腹部CT:肝左外叶病灶稳定,如图4。

胸部CT:双肺转移灶缩小,大小变化如图5。

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44.png

图4  肝左外叶病灶TACE治疗后保持稳定

55.png

图5  双肺转移灶放疗后一线治疗期间缩小






病例总结


本例患者因“体检发现肝占位”就诊,既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数年。影像学诊断为早期肝右叶原发性肝癌。2019年8月"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术后1个月TACE 1次。2020年6月30日影像学复查发现肝左叶肝癌、双肺转移。2020年7月分别对肝、肺病灶TACE和放疗,并予替雷利珠单抗+仑伐替尼一线系统治疗。期间AFP保持在正常范围,肝左外叶病灶稳定,双肺转移灶逐渐缩小,总体安全性良好。截至发稿时,患者仍在持续系统治疗中。




专家点评


图片1.png

  

石学涛 教授

山东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名誉主任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外科学  硕士研究生导师

山东省抗癌协会肝胆肿瘤分会第二届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肝癌门静脉癌栓联盟  理事

山东省抗癌协会第五届理事会  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 常务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普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  常务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  副组长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胆道微创外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肝胆胰病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首届中国研究性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第七届普外科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 M DT ) 专业学组  委员

山东省普通外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  委员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胆胰M DT 专业委员会 委员

对于早期肝细胞癌(HCC),根治性手术仍是实现治愈、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方法。肝脏储备功能良好的Ⅰa~Ⅱa期HCC是手术切除的首选适应证。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欧洲肝病学会(EASL)指南均指出,早期HCC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50%~80%,手术死亡率<5%。本例患者2019年8月入院后,完善术前评估,顺利完成了腹腔镜HCC根治术。

既往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有早期复发风险的HCC患者,包括残余病灶、多发性肿瘤或卫星病灶、肿瘤直径>5 cm以及合并血管侵犯,肝切除术后在规范化抗病毒、保肝治疗基础上进行肝动脉介入辅助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延长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带来生存获益,且耐受性良好[1-3]。本团队前期研究数据也得到了一致的结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版)》以Ⅰ级专家推荐TACE作为高危复发患者肝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本例患者肝右叶原发灶长径达6.5 cm,且术后病理显示合并有脉管癌栓,存在高危复发因素,因此,术后1个月,我们对其进行了一次TACE辅助治疗。

遗憾的是,患者于术后10个月即出现了肿瘤复发转移。局部与系统治疗联合的综合性治疗已成为晚期HCC的主流治疗策略。对于左肝转移灶和双肺转移灶,我们分别予以了TACE和放疗局部治疗。一线系统治疗方案选择上,我们采取了仑伐替尼+替雷利珠单抗的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策略。KEYNOTE-524研究[4]中,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在不可切除HCC中显示了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达46%和88%。就作用机制而言,抗血管生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能够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PD-1抑制剂可重新激活T细胞,两者联合,可达到更好的杀伤肿瘤效果。替雷利珠单抗在巨噬细胞数量较多的肿瘤(例如肝癌)中具有较优的T细胞激活效应。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也是《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版)》中推荐的晚期HCC一线标准治疗选择。

在PD-1抑制剂药物选择上,出于可及性、循证医学证据、患者及家属意愿等综合因素的考量,医患共同选择了替雷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前期在晚期HCC中国患者的探索中已展现了不俗的实力。RATIONALE 102研究中,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不可手术晚期HCC患者ORR和DCR分别达17%和56%[5]。RATIONALE 001研究中,替雷利珠单抗单药二线治疗晚期HCC患者ORR和DCR分别达18.8%和56.3%[6]替雷利珠单抗单药二线及以上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全球、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RATIONALE 208研究)[7]结果显示,替雷利珠单抗单药二线及后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仍显示了良好疗效和安全性,二线中位总生存(mOS)达13.8个月,近80%客观缓解患者持续缓解时间超过一年(一年DoR率79.2%);部分患者实现深度缓解,单药治疗后有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疗效比肩国际同类药物既往数据,表明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或可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安全性方面,≥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仅为14.5%,处于同类药物较低区间。基于RATIONALE 208研究数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于6月22日正式批准替雷利珠单抗用于至少经过一种全身治疗的肝细胞癌的治疗,未来有望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治疗生机与希望。基于这些优异的数据,其联合索拉非尼一线治疗不可切除HCC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RATIONALE 301研究)也已在积极开展中,结果令人期待。此例患者自2020年7月开始接受替雷利珠单抗+仑伐替尼一线治疗后,加之TACE、放疗分别对肝、肺转移灶的局部控制,肿瘤逐渐缩小,全程安全性良好。

替雷利珠单抗出色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得益于其独特的结构优化。作为目前唯一成功对Fc段进行特殊基因工程改造的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通过Fc段改造,减少了与巨噬细胞上Fcγ受体结合,最大限度消除了抗体依赖的细胞吞噬作用(ADCP),在解除T细胞的免疫抑制同时,最大程度保留了效应性T细胞数量及功能,增强抗肿瘤活性,潜在减少耐药发生[8]。此外,替雷利珠单抗具有独特的结合表位,有更高的PD-1亲和力、更缓慢的解离速率和更长的半衰期,能够更彻底、更持久地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9]。这些也是替雷利珠单抗前期在多个瘤种探索中取得诸多成功的重要基础。

综上,免疫、靶向等系统治疗药物之间的联合、局部与全身治疗的联合已是HCC全程管理中的主流趋势,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也显现了提高生存获益的良好临床价值,本病例也是生动的体现之一。期待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炉和积累,进一步丰富HCC治疗选择,进一步优化综合治疗策略,使HCC患者生存预后逐级上升至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ZHONG JH, et al. Eur J Surg Oncol, 2012, 38 (4) : 286-295.

[2] WANG Z,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18, 24 (9) :2074-2081.

[3] HUANG J, et al. Am J Clin Oncol, 2020, 43 (1) : 20-27.

[4] Andrew X. Zhu, et al. 4519/Poster127, Poster Discussion at 2020 ASCO.

[5] RATIONALE 102. Deva S, et al. Presented at 2018 ESMO-IO.

[6] RATIONALE 001. Deva S, et al. Presented at 2018 ESMO-IO.

[7] M. Ducreux,et al. Ann Oncol, VOLUME 32, SUPPLEMENT 3, S217, JULY 01, 2021.

[8] Zhang T,et al.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18,67(7):1079-1090.

[9] Yuan Hong,et al. FEBS Open Bio,2021,11(3):782-792.


往期推荐





图片1.png
扫码二维码
查看往期
更多精彩






中国医学论坛报编辑|金金 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