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心肾综合征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近期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该指南针对心肾综合征的8个临床问题,提出推荐/建议意见。本文即对心肾综合征的预测进行介绍。
依据2008年急性透析质量倡议(ADQI)发布的CRS共识,CRS定义为心脏或肾脏疾病引发的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诱发另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因此,CRS是心脏和肾脏的功能诊断,而非疾病诊断;多种心脏或肾脏疾病均可引起CRS。
ADQI共识根据CRS启动因素是否为心力衰竭或者肾功能衰竭,将CRS分为5型(表1)。
(点击查看大图)
先发生急性心衰,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患者诊断为1型 CRS;
先发生慢性心衰,后发生慢性肾衰竭或AKI的患者诊断为2型 CRS;
先发生AKI,后发生急性心衰的患者诊断为3型 CRS;
先发生慢性肾衰竭,后发生急、慢性心衰或左室肥厚的患者诊断为4型CRS;
继发于系统性疾病或感染等全身性疾病,同时发生急性心衰与AKI,或同时发生慢性心衰与慢性肾衰竭的患者诊断为5型CRS。
急性心衰患者,建议动态、及时检测尿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血液与尿液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急性肾损伤(AKI)预警指标,预测1型CRS发生。(2c,B)
1. 急性心衰患者发生1型CRS的危险因素:
一项关于急性心衰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反复心衰史、收缩压<90 mmHg、血钠<130 mmol/L、心功能分级、蛋白尿、基线血肌酐≥104 μmol/L及静脉注射呋塞米最大日剂量≥80 mg/d是1型C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另一项关于急性心衰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CRP>29.9 mg/L、血尿酸>479 μmol/L、血清白蛋白<30 g/L、血红蛋白(Hb)<110 g/L、入院后48 h 内使用利尿剂和血管活性药物是1型C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 急性心衰患者预测1型CRS发生的生物学标志物
(1)TIMP-2与IGFBP7组合;
(2)NGAL;
(3)尿沉渣;
(4)胱抑素C;
(5)eGFR;
(6)多种生物学标志物联合:如NT-proBNP、eGFR和高敏CRP联合等;
(7)心脏和肾脏多普勒超声:如住院后24 h时肾脏阻力指数、左心室(左室)射血分数(LVEF)。
慢性心衰患者,应明确是否合并CKD,建议定期评估心衰程度、尿蛋白与eGFR变化,预测2型CRS发生。(2c,B)
1. 慢性心衰患者发生2型CRS的危险因素
在一项关于慢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中,年龄、白蛋白和尿酸水平是2型CRS的独立危险因素。
2. 慢性心衰患者预测2型CRS发生的生物学标志物
目前缺乏预测慢性心衰患者发生2型CRS的生物学标志物。合并检测CKD进展及心脏功能持续恶化指标,有助于预测慢性心衰患者发生2型CRS。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参考资料: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心肾综合征指南工作组. 心肾综合征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46):3705-375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