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都说是慢性病,怎么还有“一闪而过”的发作性高血压?有危害吗?

2019-08-14作者:壹声观点
高血压 发作性高血压

作者:丽水市中心医院 韦铁民

高血压是慢性病,从确定诊断就终生相伴,终生服药,可控制,而无法逆转。但是,也有特殊的高血压,平时血压正常或只有轻微升高,却突然出现明显的血压升高。这种“一闪而过”的高血压现象,就是发作性高血压。对于持续性高血压的诊治,我们有指南可循,然而发作性高血压目前却无指南可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以及美国、欧洲的高血压指南均未对发作性高血压有具体的描述。

发作性高血压到底是什么

国内外专家认为对于反复发作的、一过性血压增高可称为阵发性高血压,也就是说发作性高血压也称阵发性高血压,也可称为一过性高血压。国内也有人称其为高血压风暴,而国外有人把它称为假性嗜铬细胞瘤。

发作性高血压是指突发性血压短期内升高,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大多数血压突然升高达3级以上;发作频率从1次/天到每月1次、每年1~数次不等,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数天;发作期间常常伴与儿茶酚胺释放过多有关的症状,如头痛、心悸、出汗等,也可以无症状;发作间歇期血压正常或轻度增高,无其他明显症状。根据血压升高持续时间可分为短程、中程和长程发作性三大类。

发作性高血压是否有危害?

早期的欧洲高血压指南曾指出,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主要是血压水平持续增高的过程,而不应将“阵发性的高血压”作为诊断高血压的基础。然而多项研究表明,严重的一过性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有一定的关联。

Koton等进行了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在200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现不良情绪和体位改变能导致一过性高血压,并增加脑卒中的危险。Rothwell的一项荟萃分析评价了英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队列(UK-TIA)研究和盎格鲁斯堪的纳维亚心脏结果试验-降压分支(ASCOT-BPLA)研究中一过性高血压的临床意义,发现在2006例患者中,仅有12%的患者为稳定性高血压,69%的患者表现为一过性高血压,与稳定性高血压相比,严重的一过性高血压具有更高的脑卒中风险。一过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普遍大于稳定性高血压,进而增加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发作性高血压的病因可能是什么?

面对发作性高血压的患者,临床医生首先会想到嗜铬细胞瘤(PHEO)。PHEO是由肾上腺髓质或者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形成的一种儿茶酚胺内分泌肿瘤(肾上腺外的又叫副神经瘤),其典型症状之一就是阵发性高血压。然而,事实上,研究表明,在所有的发作性高血压患者中,仅仅不到2%的患者被确诊为PHEO,当然这项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发表的,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PHEO诊断率会低一些。

可以说,大多数发作性高血压的患者,病因尚不清楚。病理性因素如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病变或者肾脏疾病等等可以引起发作性高血压;精神因素如焦虑、抑郁也可以引起发作性高血压;某些药物如呋麻滴鼻液、激素等也可以引起血压增高。临床上典型的发作性高血压在老年女性更常见。

发作性高血压需要治疗吗?怎么治?

发作性高血压治疗,不仅仅是降压治疗,而应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合适的干预。目前对于发作性高血压治疗无指南可循。而严重的发作性高血压,可以促发心血管病事件,需要及时和有效的处置。通常的做法是在急性血压升高时,予以抗高血压药(如哌唑嗪、β受体阻滞剂及其联合应用)。在血压得到控制后,有时并不需要长期服用抗高血压药,而要密切观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