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学笔记|小儿发热,如何治疗?

2022-02-21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呼吸非原创

3 1banner.png

↑↑↑

点我看更多精彩内容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且受机体内外因素影响稍有波动,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发热的主要表现是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突发热常为半日至1日,持续热常为3~6日。发热时多伴有头痛、咽喉痛、畏寒、乏力、鼻塞、流涕或咳嗽等症状。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其伴随症状不同。


药物治疗原则


1.在明确病因和进行病因治疗的前提下用药。遇发热患者时不能首先使用解热药,应尽快明确诊断,因为一次小剂量的解热药也会扰乱热型,延误诊断。解热药属对症治疗药,不能代替病因治疗,故用药前应明确病因,同时应积极治疗病因。


2.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只有在明确诊断和积极治疗病因的同时,或遇下列情况时才选用解热药物:①发热39℃以上,危及生命,特别是儿童高热惊厥;②体温虽不高,但伴有明显的头痛、肌肉痛、失眠、意识障碍,影响患者休息和疾病恢复时;③持续高热,影响心肺功能,或患者对高热不能耐受时;④某些未能控制的长期发热,如急性血吸虫病、丝虫病、伤寒、布鲁氏菌病、结核及癌症等;⑤采取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无效时。


3.控制药物剂量(宜小剂量)和给药次数(收效即停药),并注意补充液体,谨防出汗过多致脱水,特别对年老体弱的患者更应注意。


4.不宜同时应用两种以上的解热镇痛药,以免引起肝、肾、胃肠道的损伤。注意患者个体差异和药物过敏史,以避免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使用解热药物时,不宜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


小儿发热的治疗


对体温过高或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尤其是既往有高热惊厥史和高热伴极度烦躁的患儿,为避免引起脑细胞损伤和由于体温过高而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是很必要的。临床常用的降温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理降温,另一种是药物降温。具体选用哪一种降温方法,应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和发热程度来决定。


新生儿期发热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一般感染所致的婴幼儿发热最好先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可用50%酒精擦浴、擦背部、胸部和四肢,或用冷水、冰块、冰袋置于大血管、前额处,但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药物降温需注意剂量不要太大,以免使患儿出汗过多引起虚脱或电解质紊乱。儿科常用的解热药物种类很多,一般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也可选择布洛芬等。对轻中度发热的患儿也可选用发汗解表、清热镇静解毒的中药或天然药物,可使患儿体温下降。


来源 人卫药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第3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