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快速进展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弥漫性肺浸润直至呼吸衰竭的临床综合征,由Ashbaugh 等人在1967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ARDS的治疗方法和管理明显提高, 但ARDS中重度患者病死率仍然非常高,超过了40%。
俯卧位通气作为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体位改变能改善肺组织压力梯度,改变重力依赖区和非重力依赖区分布,减少背侧肺泡的过度膨胀和肺泡反复塌陷-复张和肺组织应力,改善肺均一性和氧合状态,并且减少肺复张时的压力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避免或减轻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还有助于气道分泌物的引流和肺部炎症的控制,改善重症ARDS症状。
那么,俯卧位通气改善重症ARDS的内在逻辑是怎样的?俯卧位通气能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开展俯卧位通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是否可以将俯卧位通气作为重症ARDS患者抢救的金标准?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潘频华主任医师分享《俯卧位通气:是否是重症ARDS有创通气的金标准?》,为您解答以上疑惑 ,敬请关注!
直播链接:https://apps.medtrib.cn/media/phone/gensee/app/0/dfaea8cc-c4aa-44f2-9d61-a387269ad37a.html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