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致敬!这位医生吸着氧气坚持完成手术...

2020-08-16作者:壹声资讯
重症

近日

一张“医生吸氧坚持完成手术”

的感人照片在朋友圈刷屏


微信图片_20200815180654.jpg

据悉

这张照片拍摄于海拔五千米

的西藏仲巴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主人公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2020年援藏医疗队的队员

骨科医生梁安靖


救助病人时,医生出现了高原反应


8月4日下午2点,当护士将手术后的巴桑推出手术室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20年援藏医疗队的队员们终于松了一口气。高原手术本就不易,开展这类内固定术更是需要体力和耐力的双重保障。
术中,医疗队队员、骨科梁安靖副教授因手术消耗太多体力,出现了高原反应。
由于梁教授手术还没下台,无菌要求下不能挂氧管,只能通过中心供氧吸氧,他坚持做一会儿手术,又坐下来对着出氧口吸几口。

摩托车侧翻压伤腿,男子重伤被紧急送医


8月4日早上10点,仲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紧急收治了一位46岁骨折患者巴桑。当天上午,巴桑骑摩托车外出时发生了侧翻,被紧急送到医院。


经检查及X光报告显示,巴桑的左腿股骨下段存在螺旋型粉碎性骨折。在急诊阅片会诊及医疗队内部讨论后,梁安靖副教授决定立刻为病人开展手术治疗。


微信图片_20200815180659.jpg


有了上周首例骨折手术的合作经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援藏队员们立刻分头准备术前工作。


李丽娇护长和梁安靖教授一起挑选术中适用的器材并灭菌;仲巴县人民医院的边加医生安排病人做术前的抽血检查;由于仲巴没有输血条件,为了减少术中出血的几率,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梁安靖副教授与队员郑眉光医生、袁宇红医生经过讨论,决定首次在术中使用驱血带和气压止血带,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边吸氧边手术,“硬核”医生高原教学


当天中午1点,手术正式开始。仲巴县人民医院麻醉师索次医生熟练地为病人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梁安靖在边加医生和罗杰医生的协助下,很快就到达了病变部位。


骨折内固定术的关键是钢板固定前要为患者进行骨折复位,而巴桑是一位一米八的壮汉,对复位操作中医生的体能要求也更高。


5000米高原之上

且不说氧含量仅有广州的一半

稍微运动就会头疼欲裂

医护们穿着不透气的手术衣

戴着口罩,更是加剧了手术的难度


微信图片_20200815180706.jpg


手术台上,边加医生托着患者大腿,罗杰医生维持伤口暴露,援藏队员郑眉光医生和黄图城医生负责维持牵引。梁安靖副教授一边探查骨折形态,一边向当地医师仔细讲授复位的步骤和技巧。


由于缺氧,梁安靖副教授每讲一句话就要停下来喘几口气。期间,他更两次出现心悸和冒冷汗等虚脱症状,只能暂停手术吸氧,稍稍好转后又继续手术。此外,负责牵引的郑眉光医生更因用力过猛拉伤了肩胛。


微信图片_20200815180710.jpg


功夫不负有心人。下午5时,在梁安靖副教授的带领下,以及队员郑眉光医生、黄图诚医生、袁宇红医生、李丽娇护长,以及当地医生边加、罗杰、索次及护士德确、次珍的全力配合下,这例耗时4小时的骨折复位并钢板内固定术终于顺利完成。


医者仁心
向医护人员致敬


医客说

敬重生命的同时,也请照顾好自己!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