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为多烯类抗真菌药物。
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在细胞膜上形成微孔通道,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重要物质如钾离子、核苷酸、氨基酸等外漏。同时,AmB还可以通过一连串的氧化反应使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引起真菌细胞氧化性损伤,从而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AmB是目前临床上抗真菌谱最广、活性最强的抗真菌药物,其主要剂型有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amphotericin B deoxycholate,AmBd)和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包括脂质体(L-AmB)、脂质复合物(ABLC)和胶体分散体(ABCD,即硫酸胆固醇酯)3种剂型。
目前我国已上市的脂质制剂有L-AmB和国内自主研发的胶体分散体。脂质制剂的抗真菌特性和AmBd类似,主要是降低了不良反应尤其是肾损伤的发生率,但价格昂贵。
AmBd抗真菌作用强、抗菌谱广、价格较低,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在抗真菌治疗领域仍有重要临床地位。且其不少毒副反应是由不规范使用导致的。
2020年欧洲药敏试验联合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EUCAST)推荐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霉、黑曲霉对AmB的药敏折点:MIC≤1 mg/L为敏感,>1 mg/L为耐药。
AmB抗真菌谱广,对大部分曲霉、念珠菌、隐球菌和毛霉等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许多暗色真菌以及双相真菌如马尔尼菲篮状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及皮炎芽生菌等也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AmB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达95%~99%。在肝、脾组织中浓度最高,其次为肾脏和肺,在心肌、骨骼肌、大脑、胰腺、食道和甲状腺组织中浓度较低,脑脊液浓度为血浆浓度的2%~4%,鞘内注射可提高局部浓度,但反复给药后AmB的脑脊液半衰期会增加,腹膜、胸膜和关节腔中浓度均低于血浆浓度的1/2。
清除率为10~30ml·h-1·kg-1,其中肾清除率约占1/3,约20.6%和42.5%分别以原型从尿液和粪便排出,AmB浓度可高达62~74 mg/L。
AmBd在儿童中的药动学差异很大,8个月至9岁儿童的平均清除率为34 ml·h-1·kg-1,9~14岁儿童的平均清除率为14 ml·h-1·kg-1,清除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在使用1mg/kg剂量后,峰浓度往往在1.5~3.0 mg/L。β相半衰期为9~26 h,γ相半衰期长达15 d。AmBd半衰期在治疗过程中会增加,尤其是在早产儿中,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组织积累。新生儿的脑脊液渗透性显著提高,脑脊液浓度可高达血浆浓度的40%~90%。
AmB的FDA妊娠分级为B级,AmBd可穿过胎盘并进入胎儿循环,子宫组织浓度与血浆浓度相似,脐带血浓度为血浆浓度的1/3,羊水浓度约为血浆浓度的1/10。尚不清楚AmBd是否会通过乳汁分泌,哺乳期尽量避免使用。
AmB为浓度依赖性抗真菌药,来源于动物感染模型的数据表明,血药峰浓度(Cmax)和MIC比值即Cmax/MIC与疗效最相关,对于曲霉感染,当Cmax/MIC达2.4h,AmB显示为较强抗菌活性,对于念珠菌感染,当Cmax/MIC>2~3时,表现最大的杀菌效应。小鼠播散性念珠菌病模型PK/PD分析表明,同等剂量下AmBd的效力是两性霉素脂质制剂的5~8倍。AmB具有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体外研究显示AmB对于念珠菌的PAE为0.5~10.4h,对于隐球菌,则为2.8~10.6 h,但动物研究表明AmB体内PAE比体外长得多,>23 h。
节选自《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2)》
推荐
关注话题
预防流感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如何预防并识别重症流感人群?
流感发生后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