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19年国内十大医学新闻评选结果揭晓!

2020-01-1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2019年国内十大医学新闻

自2019年12月19日本报刊出2019年国内医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的候选条目后,广大读者积极通过微信、APP进行了投票。根据投票结果和本报编委会专家的意见,我们确定了2019年国内医学十大新闻,包括国内事件政策类和国内研究类。并在参与者中评选出了63名获奖者点击查看获奖者名单,感谢热心读者的大力支持。

2019年国内十大医学事件政策(按时间顺序排列)

2019十大新闻-banner.jpg

  • 从“4+7”试点扩围到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落地推广,成深化医改突破口

2019年1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正式实施,在11个城市(4+7试点),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开展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以量换价,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最终减轻患者药费负担,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9月,“4+7”试点扩围到全国。11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从药品、医疗、医保改革和行业监管4个方面提出了15项改革举措,推动各地加大力度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 全国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

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提出2019年在全国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2020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包括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支撑体系和规范的考核程序。5月31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发布。

  • 5G技术开始用于医学领域

2019年被称作中国“5G元年”。利用5G技术高通量、低时延等优势,医疗领域也开始探索5G的应用,推动医学服务的数字化、移动化、远程化、智能化发展。 3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院士利用5G 网络传输的高清手术影像和无延时直播,在北京和深圳的两台异地手术进程中,穿插进行实时远程技术指导。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院士利用5G技术同时远程操控烟台和嘉兴的两台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两位不同地区的患者同时进行手术。利用5G开展的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已在全国多家医院开始应用,并为健康扶贫提供了技术支持。

  • 县域综合医改成今后工作重点

4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梁万年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将县域综合医改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 目前,全国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已初步建立,总体运行平稳,县域服务能力不断强化。2018年,全国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了二级医院水平,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左右,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全国积极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在基层稳步推进。

  • 传统医学被正式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1)

5月25日,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ICD-11补充章节,对起源于古代中国且当前在中国、日本、韩国和其他国家普遍使用的传统医学病证进行了分类,包括150条疾病和196条证候。

  • 我国首部《疫苗管理法》发布,违反构成犯罪者,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

6月29日,我国首部《疫苗管理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药品“四个最严”的要求,在药品管理法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对疫苗的研制、生产、流通、预防接种全过程提出了特别的制度和规定,保证疫苗的质量和供应,保证接种工作更加规范。

  • 20种药品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

7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发布《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包括20种药品(目录将进行动态调整),供各地在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工作中使用,并提出相关工作要求。并要求加强目录外药品的处方管理。 对于中药,中医类别医师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开具中药处方。其他类别的医师,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

  • 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3方面共15项专项行动

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意见》明确了3方面共15个专项行动。一是从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等方面综合施策,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二是关注妇幼、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三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4类慢性病以及传染病、地方病,加强重大疾病防控。

  • 国家医保局成立后首次全面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8月2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公布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0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医保药品目录的首次全面调整,也是自2000年第一版药品目录以来对原有目录品种的一次全面梳理。本次调整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急救抢救用药等,发布的常规准入部分共2643个药品,包括西药1322个、中成药1321个(含民族药93个);中药饮片采用准入法管理,共纳入892个。

  • 屠呦呦、顾方舟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发现青蒿素抗疟功效、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获得“共和国勋章”称号,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先驱者顾方舟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

  • 其他入围新闻条目

97种药品纳入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乙类范围;    

我国原研药喜报频传,境内外均有获批新药;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价格和医保政策指导意见出台;    

世界首例:两患者互换部分肝脏的交叉辅助多米诺肝移植手术;    

保护和规范使用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发布;    

35年来第2次重大修改,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审议通过并实施;    

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医疗救治及保障管理工作开展;    

《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发布;    

我国卫生健康事业70年发展变化显著;   

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2019年国内十大医学研究(按时间顺序排列)


图片1.jpg

  • 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焦虑症终生患病率最高

2月18日,《柳叶刀·精神病学》(Lancet Psychiatry)在线发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团队历时3年完成的“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CMHS)的第一批主要结果。调查显示,焦虑障碍患病率最高,患病率为4.98%。 该研究是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间歇爆发性障碍、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老年期痴呆等七类,涉及全国31个省的157个县/区32552人,应答率为 84.3%。

  • 170万国人数据:9.5%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但仅0.6%和2.4%在使用他汀和阿司匹林

为评估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和治疗情况,以及各人群亚组的风险差异,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和耶鲁大学等团队合作共同开展了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China PEACE),相关报告于2月19日发表在《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上。 研究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占总人群的9.5%。这一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在60岁后,高危人群比例急剧增加。但是在高危人群中,只有 0.6%和2.4%的人报告分别使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

  • 新版肾脏病年度报告: 糖尿病肾病已取代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CKD住院患者首位病因

北京大学肾脏病学系、北京大学肾脏疾病大数据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共同完成了“中国肾脏疾病数据网络(CK-NET)-中国肾脏疾病年度科学报告”。该报告摘要发表于《国际肾脏》(Kidney Int)2019年3月刊,报告全文同期发表于该杂志的增刊。 研究团队利用全国有代表性的一般人群和全国三级医院的逾3000万例住院患者的数据展开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已经取代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CKD住院患者的首位病因。若不在人群范围内给予干预,我国可能会在未来10~20年迎来糖尿病肾病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高峰,给医疗卫生体系带来沉重负担。

  • 三阴性乳腺癌“分型图谱”绘制成功,分类而治将有精准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领衔的4支专家团队历经5年联合攻关,绘制 出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队列多组学“分型图谱”,并据此提出“精准分类而治策略”,为既往缺乏有效疗法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生机和曙光。邵志敏教授表示,该研究正在转化为临床应用,图谱可为每例患者进行精确的分子分型并鉴定药物靶点,有望在临床中实现精准治疗。论文3月8日发表于《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

  • 50万人群10年随访结果:推翻适量饮酒可微降脑卒中风险说

4月4日,Lancet在线刊出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合作的研究论文。论文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中50余万成年人长达10年的前瞻性随访数据和遗传学数据,结果显示,在男性人群中不同基因型、不同地区个体间平均饮酒量差异很大;与不饮酒者相比,平均每日饮酒量每增加40 g,平均收缩压增加4.3 mmHg,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35%,提示适量饮酒对脑卒中没有保护作用,少量饮酒亦可增加脑卒中风险。

  • 大庆研究30年随访数据公布:对于糖代谢异常者,仅改变生活方式就能降低死亡风险

4月25日,《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Lancet Diabetes Endo)在线发表了中日医院李光伟教授团队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30年随访结果 研究显示,对糖耐量受损人群进行早期的生活方式干预,可延迟2型糖尿病发病时间,降低心血管事件、微血管并发 症、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率的发生率以及延长预期寿命。这些发现为干预措施的推 广,遏制2型糖尿病的全球流行提供了强有力证据。

  • 2型糖尿病可能导致多种癌症患病风险升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团队发现,2型糖尿病确实可能导致多种癌症的患病风险升高,在男性中涉及11种癌症,女性则多达13种。论文5月8日在线发表于《糖尿病杂志》(J Diabetes)。 研究纳入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共计41019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至 2017年12月,共发现8485例新诊断的癌症病例。 与一般人群中的男性和女性相比,糖尿病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患癌风险分别高出34%和62%。

  • 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中草药和膳食补充剂是主要原因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茅益民教授团队和解放军第85医院陈成伟教授团 队合作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普通人群中每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约为 23.80/10万人,高于西方国家报道数据,在我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中草 药、膳食补充剂、抗结核药物等。该论文发表于《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杂志6月刊。

  • 适合国人的脑卒中风险预测方程建立:可较精准预测10年和终生发病风险

2019年8月,《卒中》(Stroke)杂志刊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建立的China-PAR脑卒中风险预测方程,该方程为个体化预测脑卒中10年和终生的发病风险提供了依据。 该模型基于我国本土化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数据、随访调查质量较高、最长随访达23年,因此与美国新版弗雷明汉(Framingham)脑卒中风险评估算法相比,更加适合于中国成年人的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为基层的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 我国学者研究成果登上《细胞》杂志,全面揭示乙肝相关肝癌多组学特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与国内外多个团队合作,整合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对中国159例乙肝相关肝细胞癌(CHCC-HBV)组织样本首次实现了多组学、多维度分析,全面解析了CHCC-HBV的发生发展机制,为指导中国肝癌患者的个体化精准诊疗提供基础。论文10月3日刊发于《细胞》(Cell)杂志。 通过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可将CHCC-HBV分为3个亚型,即代谢驱动型、微环境失调型和增殖驱动型,这3个亚型的临床预后和潜在治疗靶点显著不同。研究显示,这种分子分型的预后价值甚至超过目前临床常用TNM分期。

  • 其他入围研究

“中国肺部健康研究”第2项重磅结果公布:我国≥20岁哮喘患者逾4000万;    

吉西他滨+顺铂有望成为指南推荐的局部晚期鼻咽癌一线诱导化疗方案;    

时隔15年,中国心衰发病数据再更新:患病率增加44%;    

中国学者牵头24国团队研究:颗粒物空气污染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中国44万居民调查结果发布:近三成国人为腹型肥胖;    

最新中国疾病负担报告:1990-2017年,我国降低疾病负担和残疾成果显著;    

全球首例CRISPR编辑干细胞治疗HIV感染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蜱传播病毒;    

眼科6年随访结果:不推荐对PACS预防性行激光治疗;    

N Engl J Med发表罗沙司他两项中国研究:口服罗沙司他可有效治疗肾性贫血。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