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心率过快型心律失常的诊治
窦性心动过速
窦速:窦性心律,频率大于100次/min(通常<200次/min)。
原因:兴奋、体力活动、酒精、咖啡;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衰、药物等。
治疗:窦速不必治疗,必要时β阻滞剂;病因治疗。
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自律性房速;
折返性房速;
紊乱性房速。
病因:健康人群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 心电图特征:
非窦性P波,频率在150-200次/分。
房室传导多样性,与心动过速无关。
■ 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终止心动过速:Ⅰ、Ⅲ类AAD,DC(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控制心室率: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
-预防发作:Ⅰ、Ⅲ类AAD,导管射频消融
-原发病治疗。
心房扑动
病因: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可短期存在,也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心室率慢者可无症状、快者可诱发心绞痛和心力衰竭。
■ 心电图特征:
A:心房呈锯齿状扑动,频率在250~300次/分;
B:房室大部分呈2:1传导;
C:QRS波多呈室上性。
■ 房扑机制:
■ 房扑的治疗:
-终止房扑:Ⅰ、Ⅲ类AAD,DC(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控制心室率: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
-预防发作:Ⅰ、Ⅲ类AAD,导管射频消融(RFCA);
-原发病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心电图特点
心率:150~250次/分。
QRS波群呈室上性。
P波为逆行性(Ⅱ、Ⅲ、aVF导联负向)。
心动过速突发突止。
■ 发生机制
AVNRT发生机制:
房室折返(房室旁路)引起室上速的机制:
■ 治疗
1)急性期治疗:
-刺激迷走神经;
-药物:洋地黄、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腺苷、普罗帕酮、胺碘酮;
-电复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电刺激。
2)预防复发: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导管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 ECG特征:
1)连续3以上室早;
2)QRS时限>120 ms;
3)频率100~250次/分;
4)室房分离;
5)室性融合波,室性夺获。
■ 临床特征:
-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少数为特发性;
-临床有低血压、少尿、气促、晕厥症状;
-听诊器可及“开炮音”。
■ 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1)终止室速持续:
-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索他洛尔、维拉帕米;
-电复律;
-电刺激。
2)预防复发:
-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普罗帕酮、美托洛尔、索他洛尔、维拉帕米;
-RFCA;
-ICD;
-外科治疗。
3)原发病治疗。
来源:好医术(作者:张凤祥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