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报讯 (驻地记者 孙国根) 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上海市科委等资助下, 同济大学戈宝学教授、毛志勇教授研究团队经多年研究首次发现,人体内一种名叫 “cGAS”的合成酶,一旦从胞浆内逃逸进入细胞核内,就会“作恶”,抑制细胞的DNA修复,从而促进肿瘤发生。该成果对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有重大意义。10月25日已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并被国际著名学术刊物 《分子细胞生物学评论》(《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作为亮点报道。
据悉,cGAS作为合成酶,是DNA识别受体,它可以促进有抗病毒作用的干扰素和免疫因子的产生。细胞在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会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DNA总会受到不同形式的损伤,而DNA双链断裂是众多DNA损伤形式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它不能被修复或被错误修复,都将会导致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增加,进而诱发染色体的重排,以及遗传信息的丢失,最终使细胞进入凋亡、衰老,甚至导致肿瘤的发生。戈宝学教授、毛志勇教授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当细胞发生DNA损伤时,cGAS酶会转位进入细胞核内,并被“招募”至DNA受损的位点,通过干扰破坏,抑制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进而增加了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并最终增加了肿瘤生成的风险。该团队研究还发现,cGAS酶对DNA修复的抑制作用是一条完全独立于其DNA识别功能的通路。
戈宝学教授说,人体内的合成酶具有“善恶两面性”,如果它置身于细胞浆内,通常做好事,能抗感染、激活免疫应答;一旦从胞浆内逃逸,进入细胞核内就会“作恶”,抑制细胞的DNA修复,从而促进肿瘤发生。cGAS好比是一个关在瓶子里的恶魔, “入核”与否是关键,如果我们能对cGAS酶进行干预,把它一直“关”在胞浆内,它就不会闯进“细胞核”内干坏事。这将成为抗肿瘤药物开发中一个重要的靶点。
戈宝学,毛志勇为共同通讯作者,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副研究员刘海鹏、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海萍以及同济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吴向阳为共同第一作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