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冉兴无教授开篇寄语 | 成就与挑战:再谈中国糖尿病足病管理

2023-11-07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带二维码.jpg


1.冉兴无.jpg

冉兴无教授开篇寄语

各位同道,大家好!我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冉兴无医师,也是一位资深的糖尿病足诊疗医师,非常荣幸有机会与大家在 “跟着‘国家队’学常见疾病诊疗”专项培训活动中见面!

针对中国糖尿病足的防治现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组织了一批富有经验的医师,携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精心策划“糖尿病足诊疗一站式进阶”专项培训活动,内容包括从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高危足的筛查,到糖尿病足的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足病的内科规范化处理、足溃疡感染抗生素的选择、足溃疡创面的规范化清创、缺血性足的规范化血管重建、足病的中医药诊治以及糖尿病足患者的出入院与随访管理等,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贴近临床,同时希望借助壹生APP平台,与各位基层医师共同探讨糖尿病足规范化预防、诊疗等相关问题,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有助于我国基层糖尿病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做出我们应尽的贡献。


成就与挑战

再谈中国糖尿病足病管理


一、中国糖尿病足的管理取得巨大成就


199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成立糖尿病足病工作组,正式开启了中国科学家及医务工作者针对糖尿病足这一糖尿病最严重、最痛苦也最昂贵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展开攻坚;2012年,糖尿病足病工作组正式更名为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预示着我们对于足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即既往仅考虑足溃疡患者的诊治,以降低截肢和死亡率为目的逐渐过渡到继续对足溃疡诊疗进行研究,开始注重足溃疡的发生,即将足溃疡防治战线推进到预防足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干预。经过近30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基本摸清楚我国糖尿病足病的基本情况,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01
中国糖尿病足及其危险因素现状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的领导下,先后经过7次全国或部分省市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患病率为21.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患病率高达67.6%,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足的年发病率为8.09%,复发率高达31.63%。



此外,我国民众对于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都很低。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仅为39.7%,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年轻患者、农村地区患者未得到及时确诊。知晓自己患病而且接受治疗的仍然不到50%;接受治疗并最终达到有效血糖控制的也不足50%。



对于中国糖尿病患者,最终血糖、血压及血脂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仅有4.4%~5.5%。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医院糖尿病DPN筛查率低,超过2/3的患者未做过DPN筛查,近1/3感觉缺失的患者未接受治疗。对于LEAD,其发病率高但漏诊率却高达55.7%,这与LEAD患者常常无症状、患者不就诊、临床医师也不重视筛查等有关。而且LEAD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低,达到指南推荐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目标的患者仅占55.0%、28.2%和42.5%。按照指南推荐,LEAD二级预防应给予相应的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抗高血压治疗和扩血管治疗,但实际情况,仍有超过一半的人群未服用抗血小板和扩血管治疗药物。



基于此,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急性创面的发生率由67.5%下降至22.8%,而糖尿病足创面发生率由4.9%上升至33.3%,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已成为我国慢性创面之主要原因,导致我国糖尿病慢性创面负担加重,严重消耗我国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


02
我国糖尿病足的管理取得重大成就


经过近30年几代临床足病工作者锲而不舍的努力学习和实践,积极探索和创新,我国糖尿病足的管理取得重大成就!



临床足病工作者不断普及糖尿病足的基础知识;制定了与糖尿病足溃疡及相关疾病预防、诊疗的指南及共识,并加以推广;加强糖尿病足病规范化诊疗培训,在四川、重庆、广西、广东、上海、北京、天津、江苏、黑龙江、安徽、山东等省市举办培训班,培训相关医务人员3000余人。



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积极推进“中国糖尿病临床卓越项目-CIDEA”的开展,由全国16位专家带组推进5大学术专题组和内分泌亚专科建设(其中包括糖尿病足及下肢病变组),在全国218个城市为近250名中青年医师开展培训,加强能力建设和提升。



学组专家推广糖尿病足溃疡诊疗新技术及树立多学科协作(MDT)诊疗的理念,协助有条件的医院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的糖尿病足诊疗中心。在MDT的管理模式下,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率从42.3%升至70.2%,大截肢率降低了18%。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率先探索并创建了糖尿病足患者的“双向转诊模式”,“双向转诊模式”指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开通双向转诊通道,经过三级医院诊疗且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患者进行管理、随访,疑难、危重、病情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则转入三级医院诊治。



此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还组织全体委员撰写并发布《中国糖尿病足诊治临床路径(2023版)》,进一步规范了我国糖尿病足的诊治流程,使得我国糖尿病足溃疡诊疗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带领广大积极开展足病相关的新技术研究,如超声清创术、负压封闭引流、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载抗生素骨水泥以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等,并应用于临床,使得我国糖尿病足的截肢率从2004年的27%降至2012年的19%,其中大截肢率从12%降至2.14%,痊愈率得到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研究成果方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付小兵院士团队的“中国人体表难愈合创面发生新特征与防治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措施研究”科研成果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医药类一等奖(2016.1.8);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谷涌泉教授团队的“糖尿病下肢缺血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科研成果获2015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6.1.3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冉兴无教授团队的“糖尿病足及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获得2015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6.7.7);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赵湜教授团队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病理机制新认识及临床干预”获201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3.30)。


二、中国糖尿病足管理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国糖尿病足的管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对于我国糖尿病足未来的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01
改变观念——重治疗,更重预防


糖尿病高危足是糖尿病足的前期状态。研究显示,对高危足进行早期干预,可以预防约50%的糖尿病足或截肢的发生。 因此,识别高危足状态在糖尿病足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高危足的筛查、分级和干预尚未广泛普及,管理模式也尚在探索阶段,其筛查和后续综合管理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观念,构建我国糖尿病患者高危足筛查、分级及干预规范流程,预防糖尿病足溃疡发生,降低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率。


02
建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阶梯式筛查,并进一步完善糖尿病足规范化诊治体系


周围动脉病变是指除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外的其他动脉发生的狭窄、闭塞性病变,常导致远端组织出现相应缺血性痉挛或坏死,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其中一种形式。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不仅是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还是导致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可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和病死率。



因此,为了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降低截肢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必须加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并给予规范化管理。


03
加强年青人才培养,重视足病人才梯队建设


中国的足病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几代足病工作者努力工作的结晶。未来的中国足病事业,需要靠一代代年轻的足病工作者的努力奋斗。因此,加强年青人才培养及人才梯队建设,关乎我国足病事业的未来。



一直以来,中华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培训我国的足病工作人员。如我国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细菌谱正在发生改变,为提高我国医护人员对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管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举办了糖尿病足溃疡感染临床医师培训系列会议。培训采取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于2021年3月28日正式启动,2022年10月16日结束。此次系列培训,线下有56家糖足中心的165名糖尿病足医务工作者,线上有超30000人次上线学习。



由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发起的“石药LEADING科研基金项目”于2020年正式启动。该基金项目的宗旨是支持中青年临床医生开展糖尿病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足病相关临床和基础方面研究课题,以进一步积累更多中国证据,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研究人才,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推动中国糖尿病并发症领域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


04
加强多学科协作团队建设,探索多学科融合(MIT)


糖尿病足创面的管理涉及内分泌代谢科、感染科、骨科、血管外科、烧伤科等许多领域,其治疗需要借鉴相关学科在代谢调控、感染处理、创面治疗、血管成型等方面的学术技术优势,是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医师共同处理的疾病,故多学科融合模式组建慢性创面团队并开展工作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



2021年,四川省医学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后更名为组织修复与再生专业委员会)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医护一体的MDT创面修复专业学术组织。该学会在全国率先进行学科融合并开展工作,整合省内更多优秀的创面修复团队,如骨科、烧伤科、伤口护理、血管外科等多学科医务人员,更加深入地探讨以慢性创面修复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发展模式,为未来创面修复专科体系的搭建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蓝本和四川经验。


05
加强新技术研发,开发新产品并转化用于临床


近年来,我国在足病诊治方面涌现出一些新技术,也有一些技术得到转化并上市,但总体来讲仍然稀少。未来需要自主研发护足鞋和鞋垫并转化,治疗上亟需干细胞、外泌体、胶原支架、细胞凝胶、三维打印生物支架等。此外,中医中药是我国糖尿病足治疗的巨大宝库,如蜂蜜、芦荟等,我们应该积极加以研究,早期早日转化,服务于患者。


 结  语 

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诊治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为了进一步降低糖尿病足致残、致死率,必须首先做到降低足溃疡的发病率与复发率。因此,我们要树立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基于政府、学(协)会层面,出台相关的政策,加速推进我国糖尿病足溃疡人才体系建设,并培养一批具有人文情怀的足病领军人才,进一步推动我国糖尿病足病防治工作,最终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的糖尿病足防治体系,才能使我国足病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image.png

image.png


专家介绍

1-冉兴无.jpg

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四川省糖尿病与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四川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业务主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主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面修复创新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兼糖尿病足病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感染与损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培训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分会副主任委员 

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糖尿病防治协会副会长

四川省医学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件,发明专利3件,其中PCT专利1件


明日预告糖尿病足的筛查与诊断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学习





banner-2.png

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论坛报“领航计划”项目专题,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