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冯涛教授团队联合荆京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转化神经变性病》(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发表题为“Dorsal hyperintensity and iron deposition patter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of Parkinson’s disease, idiopathic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and Parkinson-plus syndromes at 7T MRI: a prospective diagnostic study”的研究论文。
研究应用超高场强7T磁共振系统评估了黑质背侧高信号(DNH)作为帕金森病(PD)影像学标志物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效力,建立了可有效区分早期PD与健康对照(HC)、特发性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iRBD)等的评估方法,同时揭示了PD的特征性黑质铁沉积模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苏东宁主治医师、在读博士生张智瑾和天坛神经影像研究中心张喆助理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冯涛教授(末位通讯)、荆京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DNH异常与黑质中过量的铁沉积有关,被认为是PD的影像学特征。既往小样本量7T研究报道的PD中DNH改变结果不一,应用的DNH评估方法(包括二分类评估和半定量量表)也存在差异。此外,目前关于DNH异常在区分PD与iRBD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包括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的研究有限。
研究招募了两个独立的队列,共包括502名受试者,采集7T 3D多回波T2加权成像。在研发队列中发现,早期PD的双侧DNH可见率为22.6%,进展期PD为3.7%,iRBD为93.5%,MSA-P为5.7%,MSA-C为78.8%,PSP为11.8%,HC为100%(图1、图2),验证队列中双侧DNH可见率与此相似。
图1 PD、iRBD、HC组黑质区域7T 3D T2*图像
图2 MSA-P、MSA-C、PSP组黑质区域7T 3D T2*图像
采用“6分可见度量表”评分界值为6分来诊断早期P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该量表鉴别早期PD和iRB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40,鉴别早期PD和MSA-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R2分析和基于体素的主成分分析显示,PD和PSP黑质铁沉积主要位于黑质背侧和后部,MSA-P黑质铁沉积主要位于黑质中间部和后部,而MSA-C黑质铁沉积主要位于黑质腹侧(图3)。
图3 黑质主成分分析
综上所述,该项研究采用超高场强7T磁共振技术,系统性地评估了DNH在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建立了可有效识别早期PD的评估方法。同时进一步揭示了PD患者的黑质特征性铁沉积分布模式,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研究成果为PD的临床影像诊断提供了客观指标,有助于提升疾病早期识别率,并为未来开发基于影像特征的辅助诊断工具奠定基础。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