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北京秋风虽带寒意,却未能减退中外学者思想交锋的热度。2025年10月21日,由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美国胃肠病学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爱思唯尔承办的《胃肠病学》与中国研究者交流会-美国胃肠病学会专题活动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旨在鼓励研究者向《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期刊高质量投稿,促进期刊与中国优秀研究者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使期刊团队深入了解中国不断变化的研究格局及作者需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张澍田教授首先代表主办方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张教授表示,为深化与Gastroenterology 期刊的交流,推动共同合作,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北京友谊医院的优秀研究者将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张教授相信,此次交流必将激发创新思路,助力各位同仁开拓科研事业,并祝本次交流会硕果累累,各项研究顺利推进。
张澍田教授致辞
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与科研事务副总裁 Alison M. Kim 博士在致辞中回顾了《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期刊与北京友谊医院长期以来的良好合作,并向负责期刊摘要翻译工作的张教授及团队全体成员表达了诚挚谢意。她表示,十分期待在本次交流中听到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并相信由期刊主编团队提供的专业意见,将有效助力研究人员提升学术水平。最后,Kim 博士再次感谢主办方的周到安排,期待未来双方能够进一步拓展并深化交流与合作。
Alison M. Kim 博士致辞
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医学部全球高级副总裁Carl Schwarz先生致辞表示,非常荣幸能与众多杰出的同仁和朝气蓬勃的年轻学者齐聚一堂。Schwarz先生谈到,科学的本质在于协作,卓越的研究成果也必然建立在紧密合作的基础之上。期刊与北京友谊医院的合作已结出丰硕成果,而中国持续推进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计划,也正不断取得令人欣喜的进展。
Schwarz先生表示,衷心期待在此次的交流中,研究者能收获更多建设性的真知灼见。最后,Schwarz先生对主办方的周到安排表示感谢,并表示希望以此次会议为新的纽带,共同开拓更多合作机遇。
Carl Schwarz先生致辞
参与开幕式的专家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张澍田教授,Gastroenterology 期刊主编Dr.David S. Weinberg、Dr.Paul Moayyedi,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尤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主任朱志军教授,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与科研事务副总裁 Alison M. Kim 博士,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医学部全球高级副总裁Carl Schwarz先生。
主持人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施海韵副教授及爱思唯尔全球期刊部出版总监陈碧博士。
传承精粹,引领创新
会议伊始,施海韵副教授首先对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行了总体介绍,她谈到,北京友谊医院历史悠久,在我国医疗发展史上地位重要,现有3个院区、超3000张床位,以内镜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北京友谊医院在消化领域成就显著,现任院长秉承优良传统,提出"内镜学"理念,标志着内镜技术已发展成为契合现代整体医学观的重要学科体系。此外,北京友谊医院构建了完整的专科体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也拥有强大的支撑体系。未来,北京友谊医院将继续拓展合作网络,建设国家级医疗创新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提升公众消化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施海韵副教授发表演讲
随后,施海韵副教授谈到Gastroenterology 期刊的翻译工作,她表示,自2年前建立合作以来,北京友谊医院持续开展文献翻译工作,每月由青年医师翻译2篇论文并经专家审校,已累计发布52篇,内容通过中国医学论坛报等多家媒体平台传播,阅读量稳步增长。同时,中国学者在该期刊的发文数量逐年上升,体现出国内科研水平的持续提升与国际合作的深化。北京友谊医院亦在该刊发表3篇论文,展现了团队的科研实力。最后,施教授对张澍田教授的带领以及全体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表达了真诚感谢。《胃肠病学》主编和美国胃肠病学会对团队的翻译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和感谢。
《胃肠病学》主编与期刊摘要翻译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交流会上,期刊主编团队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交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尤红教授团队的孙亚朦教授详细介绍了团队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一项研究,并向主编团队真诚提问,与主编团队就此研究展开了精彩讨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朱志军教授团队的鞠宏飞博士分享了团队最新研究,探讨了在门静脉高压的肝移植患者中,低移植物和受者体重比(GRWR)的移植物是否可以应用的问题。主编团队就此研究提出了宝贵意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郭传国博士分享了团队研究,该研究量化了不同年龄阶段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对胃癌发展的长期获益。主编团队针对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姚宏伟教授团队的高加勒博士汇报了团队研究成果,研究讨论了胸腺法新对于增强pMMR/MSS型直肠癌对新辅助放化疗及免疫治疗敏感性的问题。主编团队就研究工作提出了见解及反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张澍田教授团队的程芮副主任医师报告了团队的临床研究,该研究探讨口服亚甲蓝肠溶缓释片在非息肉样结直肠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主编团队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反馈。
主编箴言,奠基诚信
在本环节的最后,Gastroenterology 期刊的2位主编Dr.David S. Weinberg及Dr.Paul Moayyedi发表演讲,与在座的研究者分享了如何在 Gastroenterology 发表高质量文章。
Dr.David S. Weinberg系统阐述了期刊的核心职能与论文评审流程,旨在筛选优秀论文、提升研究质量、促进科学传播与长期存档。他建议作者遵循标准论文结构并重视英文写作规范。
Dr.David S. Weinberg发表演讲
Dr.Paul Moayyedi则指出,中国投稿量持续增长,期刊期待更多能明确改善患者诊疗情况的临床研究,并强调研究方法严谨性的核心地位。
Dr.Paul Moayyed发表演讲
随后爱思唯尔肿瘤学期刊出版人贺海丽博士系统阐述了科研诚信与出版伦理的核心要求。她强调,作者署名须基于实质性贡献,在学术规范方面必须确保科学性及严谨性,同时文献引用应遵循相关性原则。最后建议作者,在投稿前详细阅读期刊作者指南,以确保稿件符合学术伦理规范。
贺海丽博士发表演讲
主编面对面
交流会进入“主编面对面”环节,聚焦13项来自各医院团队的创新研究。学者们现场展示成果,并与Gastroenterology主编展开对话,共探学术前沿。
环节开始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张澍田教授、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与科研事务副总裁 Alison M. Kim 博士、Elsevier出版集团医学部全球高级副总裁Carl Schwarz先生、Gastroenterology 期刊主编Dr.David S. Weinberg、Dr.Paul Moayyedi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随后,精彩的分享与讨论拉开帷幕。
北京协和医院李骥教授团队的区成铸博士分享到,团队致力于成人发病型自身免疫性肠病(AIE)的研究,并介绍了研究相关内容。
北京协和医院杨爱明教授团队的刘荔副教授展示了团队关于职业暴露的一项研究,详细探讨了团队研究内容。
北京协和医院谭蓓教授团队的唐颢博士汇报了团队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方向的最新研究,展示了相关机制的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杨云生教授团队的高雪峰副教授分享了团队工作,该团队的研究探讨了粪菌移植与溃疡性结肠炎缓解之间的关系。
区成铸博士、刘荔副教授、唐颢博士、高雪峰副教授进行分享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丁士刚教授团队的宁静博士分享了团队在幽门螺杆菌与胃肿瘤发生方面的相关机制研究内容。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岩教授团队胡树钎医生谈到了团队近期宽视场成像的研究,及其所进行的三维深度评估内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宁教授团队的杨丛艺博士报告了团队对于炎症性肠病诊疗评估新领域的研究,希望能够应用新型生物标志物进行辅助诊疗。
宁静博士、在读硕士研究生胡树钎、杨丛艺博士进行分享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的金鹏教授团队许俊锋博士汇报了对于肠道准备方案的疗效、可接受度及安全性的相关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心娟教授团队的李佳颐医生分享团队聚焦溃疡性结肠炎,探讨了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任渝棠教授报告了团队关于人格障碍及脑肠互动障碍共病的研究。
许俊锋博士、在读博士研究生李佳颐、任渝棠教授进行分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魏红山教授团队罗婧博士谈到了团队对于肝纤维化的研究,对于其治疗药物及机制作出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赵新颜教授团队王昱博士分享了团队关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不良预后方面的相关研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莫晓冬教授团队王玥雯博士汇报了团队治疗类固醇难治性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一项研究。
罗婧博士、王昱博士、王玥雯博士进行分享
Gastroenterology 期刊主编Dr.David S. Weinberg及Dr.Paul Moayyedi认真聆听汇报团队分享的最新研究,重点就研究设计与结果等关键方面提供了专业指导,其深刻洞见为研究团队带来了后续研究思路的启发。
Dr.David S. Weinberg及Dr.Paul Moayyedi对研究内容作相关点评
会议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岩教授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交流会汇聚了前沿的学术思想,促进了深度的交流合作。刘岩教授真诚感谢所有分享智慧、接纳反馈的讲者,并期待未来继续携手,共促学科进步。
刘岩教授总结发言
本次交流会满载智慧与创新的收获,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收官。
中国医学论坛报马释然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