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问:微生物培养报肺炎克雷白杆菌,药敏结果显示三代头孢敏感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分析?
佘丹阳教授:
这是一种临床中较少见的情况,原因比较复杂。
首先,与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关。
在做纸片法药敏试验(KB法)时,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相对来说稳定性更好,受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影响很少;而碳青霉烯类药物(例如亚胺培南等)稳定性稍差,如果纸片保存不当或是存放时间较长,可能出现假耐药结果,即碳青霉烯类药物假耐药。
其次,与细菌的耐药机制有关。
第一,与获得性碳青霉烯酶相关的耐药机制。获得性碳青霉烯酶(Ambler分子分类)主要有3类,包括A类、B类和D类。不同种类碳青霉烯酶的水解活性有所不同,水解的优选底物也不同。例如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KPC)酶当中,部分KPC酶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水解能力较弱,但对于碳青霉烯类药物却有较强的水解能力。如果碳青霉烯酶的产酶量较低,就会导致低水平的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但是对头孢菌素(例如头孢他啶或头孢吡肟)表现为接近折点的敏感。这是平常所说的低水平耐药的菌株。
可以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这种对碳青霉烯类低水平耐药的菌株吗?一般来说还是不推荐。 它是一个敏感性下降的菌株,三代头孢菌素药敏试验可能表现为接近折点的敏感。这种情况下,单独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该菌株,临床效果可能也不会太理想。但是如果真的没有其他可选的抗菌药物(例如其他药物耐药或者不可得),也可以尝试使用大剂量的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有专家建议对于某些产KPC酶的菌株,如果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三代头孢菌素确实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以采用大剂量的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克拉维酸进行治疗,这种方案可能会有一定作用,但临床并不常用。
第二,与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相关的耐药机制。细胞膜表面有许多外膜蛋白的孔道,对相应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一定的特异性,当外膜蛋白减少或缺失时,细胞膜通透性会降低,从而阻止相应的药物进入细菌体内而成为菌体耐药的原因之一。
当外膜蛋白缺失与AmpC酶同时存在,会出现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结果。头孢吡肟不会因为外膜蛋白缺失而出现耐药,而且它对产AmpC酶的菌株也有抗菌活性,药敏试验结果可表现为敏感。
当外膜蛋白缺失与超广谱酶(CTX-M酶)同时存在时,会出现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结果。CTX-M酶对头孢噻肟的水解能力较强,对头孢他啶的水解能力较弱或者几乎不水解,单纯从体外测定的药敏数值上看,头孢他啶的折点较低。
以上情况是由于外膜蛋白缺失导致的膜通透性下降,再加上产超广谱酶或者AmpC酶同时存在,导致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而药敏结果显示三代头孢敏感。
指导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 佘丹阳教授
以下精彩问答在持续更新中,敬请期待!
点击下图,查看既往精彩问答梳理,都是干货哦~
获取所有直播链接
免费干货定期分享
享优先解答——
保存图片-微信扫码
欢迎加入“感”问“感”答交流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