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新冠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有什么区别?5个问题一次说清楚!

2022-04-11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抗原检测核酸检测

为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决定,开始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那么,抗原检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又是怎么做的?


新冠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有什么区别?



为了说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新冠病毒的结构图。

 

微信图片_20220402132449.png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作

 

简单来说,抗原就是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新冠病毒的抗原包括4种特异性蛋白。

 

如果把新冠病毒想象成一只荔枝,抗原就是它的“果皮”(S蛋白、M蛋白、E蛋白)和“膜”(N蛋白),而核酸(RNA)则是“果肉”。

 

所以,抗原检测就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原理,看有没有病毒的“果皮”和/或“膜”存在,目前批准的新冠抗原检测,一般是以检测N蛋白为主

 

而核酸检测,看的是病毒有没有把果肉碎片(核酸基因片段)留下来。

 

中国医政医管局在《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政策解读》中指出:

 

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可以用于特定人群的筛查,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核酸检测能力的,应当首选核酸检测;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可以进行抗原检测,并做好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患者的沟通指导。  


隔离观察人员和社区居民进行抗原检测,应当认真阅读说明书、规范操作,一旦抗原检测阳性要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需要时,进行核酸检测予以确认。


也就是说,抗原检测虽然不能替代核酸检测作为确诊依据,但它的主要优点是:

 

  • 速度快(一般30分钟内出结果);

  • 节省了物质、时间和劳动成本,在疑似人群中进行抗原检测,如果查出阳性,就能进行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

  • 居家自检方便,也能减少排队做核酸人员聚集带来的感染风险。


哪些人需要做抗原检测,哪些人不需要?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中指出,抗原检测的适用人群有3类:

 

1.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


其中,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首选核酸检测;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进行抗原检测。


2. 隔离观察人员


这里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

 

在隔离观察期,按照现行的有关防控方案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并在前5天每天进行一次抗原自测。

 

3. 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

 

社区居民有自我检测需求的,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

 

那么,到底哪些社区居民有必要做,哪些居民不需要做呢?

 

《新冠病毒抗原自测基本要求及流程》指出,抗原检测一般用于急性感染期,也就是疑似人群在出现症状 7 天之内的样本检测

 

3月15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新冠病毒低流行的区域,新冠病毒的抗原检测会检出比较多的假阳性,因此建议:

 

抗原检测应该用在高风险、高流行率的聚集性感染的人群检测

 

一般人群如果没有出现症状、如果没有相关流行病学旅居史的情况下,不要随便做新冠病毒抗原检测


抗原检测多测几次,可能更准确



既然快速抗原检测对无症状人群的筛查效果证据有限,那么有没有办法提高结果准确度呢?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发表的一篇研究,比对了近18万无症状人群的快速抗原筛查数据和核酸检测结果,发现:

 

在针对无症状人群的筛查中,和1次检出抗原阳性相比,连续2次检出抗原阳性(间隔1小时)可以大幅提高阳性结果的准确度


简单来说,在这些参与当地工作场所筛查计划的近18万无症状人群里,第一次测出抗原阳性的623人(占总人群的0.35%),只有38%核酸复核是真阳性。

 

而1小时后,第一次抗原阳性的绝大部分人(569人)再做第二次抗原检测,40%的人还是阳性,但这里面有92%的人核酸复核是真阳性;剩下60%的人第二次变成了阴性,其中95%经核酸复核是真阴性。

 

综合真阳性和真阴性的数据,第二次抗原检测的总体估计准确度(Estimated accuracy)是94%。


当然,论文也客观提到了研究局限性。比如,当社区感染率较高时,抗原检测结果通常会更准确,而这项研究针对的人群都没有症状。


“但无论单次检测准确度如何,第二次抗原测试的诊断价值仍然很高”。


另外,本研究中的具体数值只能代表这些人群的情况。在其他人群里,假阳性和真阳性的情况会受到2个因素影响,一是人群中的实际流行率的高低;二是所采用的抗原检测产品(不同产品的灵敏度、特异性数据通常略有差异)。


如何进行抗原自测?



1. 自测前准备

 

主要是用消毒洗手液洗手,看说明书搞清楚流程,检查试剂在不在保质期内、试剂用品有没有缺失破损。

 

胶体金试纸条检测一般要求在14℃-30℃常温条件下,所以要避免过冷、过热或过度潮湿环境,不然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异常。


微信图片_20220402132455.jpg

图片来源:(具体参照特定试剂盒说明书)

 

2.采样

 

在基层医疗机构,抗原检测有鼻咽拭子、口咽拭子和鼻腔拭子3种;而居家自测只有鼻腔拭子这种形式(要做好捅鼻孔的心理准备哟)

 

(1)14岁以上人群:自己采样

 

先用卫生纸擤去鼻涕。小心拆开鼻拭子外包装,避免手部接触拭子头。

 

随后头部微仰,一手捏住拭子尾部,贴着一侧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1-1.5厘米后,贴着鼻腔旋转至少4圈(停留时间不少于15秒),随后再使用同一拭子对另一鼻腔重复相同操作。

 

(2)2-14岁人群:需要其他成人代为采样

 

采样时,同样先用卫生纸擤去鼻涕,随后头部微仰。

 

采样的人小心拆开鼻拭子外包装,手部避免接触拭子头,一手轻轻扶着被采集的人的头。剩下的步骤和前面一样,深度建议控制在1厘米。


微信图片_20220402132459.jpg

图片来源:具体参照特定试剂盒说明书)

 

3. 抗原检测

 

把采集样本后的鼻拭子立即放进采样管中。

 

拭子头应在保存液中旋转混匀至少30秒,同时用手隔着采样管外壁挤压拭子头至少5次,确保样本在采样管中充分洗脱。

 

用手隔着采样管外壁把拭子头液体挤干后,将拭子丢弃。采样管盖盖后,把里面的液体垂直滴入检测卡样本孔中。

 

然后就按照说明书上的等待时间,等着看结果。

 

微信图片_20220402132500.jpg

图片来源:(具体参照特定试剂盒说明书)

 

4. 结果判读

 

阳性是“两条杠”,阴性是“C”处有“一条杠”,“T”处没有杠。

 

而如果“C”处没有杠,无论“T”有没有杠,都是无效结果,需重新取试纸条重测。

 

微信图片_20220402132502.jpg

图片来源:(具体参照特定试剂盒说明书)

 

抗原阳性或阴性,分别怎么处理?



1. 自测查出抗原阳性

 

不管有没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都要向社区(村镇)报告,由社区(村镇)联系急救中心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将居民转运至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2. 自测查出抗原阴性

 

  • 如果无症状:先密切观察,需要时再做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

  • 如果有症状(疑似人群):建议尽快前往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核酸检测;如不便就诊,则应当居家自我隔离,避免外出活动,连续5天每天进行一次抗原自测。


这里注意,隔离人员(无论阳性/阴性)和社区居民自测的阳性人员,用过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都要注意保留,到时工作人员会装进密封袋,作为医疗废物处置。

 

而自测阴性人员用过的检测用品,装进密封袋,当作一般垃圾处理即可。

 

3. 疑似人群的核酸检测结果确认

 

  • 核酸阳性:不管抗原检测是阳性还是阴性,都要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

  • 核酸阴性、抗原检测阳性:视同新冠病毒感染者,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密切观察,连续进行核酸检测。


版权说明: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健康榨知机」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