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徐禹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撰稿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肺癌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据所有肺癌病例的 85%。在 NSCLC 的疾病谱里,局部晚期 NSCLC,通常对应着 III 期,其治疗难度极大,这主要归因于它复杂的疾病特征和显著的异质性。处于这一阶段的肿瘤,往往已经侵犯到周围的组织,或者出现了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不过所幸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由于病情的复杂性,治疗策略的抉择需全面考量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提升治疗效果,实现患者生存获益的最大化。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持续深入,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为局部晚期 NSCLC 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其治疗理念和方法也在持续迭代更新。
III 期 NSCLC 可进一步细分为 IIIA、IIIB 和 IIIC 期 。从治疗角度,又可分为可手术切除、潜在可切除和不可手术切除。这种分类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例如,IIIA 期部分患者可能适合手术切除,而 IIIC 期患者大多难以通过手术根治。可切除性的判断并非仅基于肿瘤分期,还需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心肺功能以及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等。如肿瘤侵犯大血管或重要器官,可能使原本分期较早的患者失去手术机会。
与早期和晚期 NSCLC 相比,局部晚期 NSCLC 治疗面临诸多独特挑战。首先,肿瘤的局部侵犯和区域淋巴结转移增加了手术完全切除的难度,即使手术,术后复发风险也较高。其次,同步放化疗是不可切除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之一,但部分患者难以耐受其不良反应,如放射性肺炎、食管炎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后续治疗的进行。此外,如何在提高局部控制率的同时,有效预防远处转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出现虽为局部晚期 NSCLC 带来新希望,但如何精准筛选获益人群,优化联合治疗方案,仍需深入探索。
对于可切除的局部晚期 NSCLC,手术在综合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肺叶切除、全肺切除以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完全性切除(R0 切除)是手术治疗的目标,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实际临床中,部分患者虽初始评估为可切除,但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现肿瘤侵犯范围超出预期,导致无法实现 R0 切除。近年来,新辅助治疗(术前化疗、免疫治疗或联合治疗)的应用逐渐增多,旨在缩小肿瘤体积,降低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例如,新辅助铂类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部分 PD - L1 高表达的 II - IIIA 期患者中,与单独新辅助铂类化疗相比,改善了无事件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对于临界可切除或潜在可切除患者,新辅助治疗可能使其获得手术机会,但这仍需更多临床试验验证。
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 NSCLC 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对于不可切除患者。根治性放疗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已成为不可切除局部晚期 NSCLC 的标准治疗模式之一,相比序贯放化疗,同步放化疗能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精准放疗技术的发展,如调强放疗(IMRT)、图像引导放疗(IGRT)等,提高了放疗的准确性,在保证肿瘤靶区足够剂量照射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降低放射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辅助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化疗在局部晚期 NSCLC 治疗中是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还是与放疗联合用于不可切除患者,化疗都有助于控制肿瘤生长、消灭微小转移灶。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顺铂、卡铂)、紫杉醇、吉西他滨、培美曲塞等。含铂双药方案是标准化疗方案,不同药物组合各有优劣,选择时需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组织学类型等因素。例如,对于非鳞癌患者,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可能更具优势;而对于鳞癌患者,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应用较为广泛。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以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免疫治疗的出现改变了局部晚期 NSCLC 的治疗格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通路,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在不可切除局部晚期 NSCLC 中,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进行免疫维持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如 PACIFIC 研究中,同步放化疗后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使患者 5 年生存率超过 40% 。基于此,免疫维持治疗已成为不可切除局部晚期 NSCLC 的标准治疗策略之一。此外,也有研究尝试在治疗早期阶段加入免疫治疗,如诱导化免 + 放化疗 + 免疫巩固治疗模式,初步结果显示安全性良好,疗效可靠,可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预后 。但免疫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有效,且可能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免疫性肺炎、内分泌疾病等,需要密切监测和管理。
对于存在驱动基因突变的局部晚期 NSCLC 患者,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包括 EGFR、ALK、ROS1 等。针对这些突变的靶向药物可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生长。在晚期 NSCLC 中,靶向治疗已取得显著疗效,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然而,在局部晚期 NSCLC 中,靶向治疗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例如,对于 EGFR 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 NSCLC 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给予 EGFR - TKI 靶向维持治疗的疗效,目前正在研究中。已有回顾性研究显示,与度伐利尤单抗相比,接受 EGFR - TKI 的患者具有更长的中位无病生存期 ,但仍需更多前瞻性研究验证。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相对化疗较轻,主要包括皮疹、腹泻等,患者耐受性较好。
在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广泛应用之前,局部晚期 NSCLC 接受传统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单独或联合)的疗效有限。有研究显示,IIIA、IIIB 和 IIIC 期 NSCLC 患者采用传统治疗的 5 年生存率约为 36%、26%、13% 。手术切除的患者,即使实现 R0 切除,仍有较高复发风险。不可切除患者接受同步或序贯放化疗,虽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但远处转移仍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化疗药物的不断更新和放疗技术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但整体提升幅度有限。
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或其他治疗方式,显著改善了局部晚期 NSCLC 患者的生存。除了 PACIFIC 研究中同步放化疗后免疫维持治疗的优异结果外,其他免疫联合治疗模式也展现出良好前景。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 Lungmark 研究,探索替雷利珠单抗+化疗用于 II - IV 期 NSCLC 患者,在潜在可切除队列的 III 期患者中,取得了较高的手术切除率、R0 切除率、主要病理缓解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诱导化免 + 放化疗 + 免疫巩固治疗模式的研究中,患者安全性良好,且诱导治疗后的 ctDNA 清除率对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但同步放化免三联治疗的一系列三期研究结果不理想,目前不建议临床常规应用 。
在局部晚期 NSCLC 靶向治疗研究方面,虽进展相对较慢,但也有一些探索成果。如针对 EGFR 突变阳性患者的研究,初步显示出靶向治疗在特定人群中的优势。然而,由于纳入研究的患者数量有限,且多为回顾性分析,靶向治疗在局部晚期 NSCLC 中的最佳应用时机、治疗方案等仍不明确,需要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对于 ALK、ROS1 等其他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 NSCLC 患者,靶向治疗的研究也在逐步开展,有望为这些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无论是同步放化疗,还是免疫联合治疗,部分患者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进程。例如,同步放化疗中的放射性损伤,如放射性肺炎、食管炎,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如免疫性肺炎、内分泌疾病等,也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解决方案包括在治疗前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剂量。对于无法耐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可考虑序贯放化疗或探索其他治疗模式,如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去放疗模式(如 EVOLUTION 研究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如使用激素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以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目前,局部晚期 NSCLC 治疗缺乏精准预测生物标志物,导致无法准确筛选出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例如,PD - L1 表达虽可作为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参考指标,但并非绝对,部分 PD - L1 低表达或阴性患者也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寻找更精准的生物标志物,如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基因表达谱等,是当前研究热点。此外,液体活检技术,如检测循环肿瘤 DNA(ctDNA)中的微小残留病灶(MRD),在评估治疗疗效、预测复发转移方面具有潜在价值。吴一龙教授团队研究显示,通过监测 ctDNA - MRD,可提前预测患者复发转移风险,指导治疗决策 。精准治疗的实现还需结合多组学技术,全面分析患者肿瘤特征,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局部晚期 NSCLC 治疗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从传统治疗到免疫、靶向治疗的重大变革,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率。然而,仍存在诸多未解决问题,如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精准筛选获益人群,探索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等。未来,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有望开发出更多新型治疗药物和技术,如肿瘤疫苗、细胞免疫治疗等,为局部晚期 NSCLC 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同时,多学科诊疗团队(MDT)模式将在治疗决策中发挥更重要作用,通过综合考虑患者个体情况、肿瘤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实现局部晚期 NSCLC 的精准、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秀林,李明伟,陈婷婷,等.达可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EGFR突变局部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海南医学,2024,35(18):2595-2600.
[2]国兵,吕玉凤.免疫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04):50-53.
[3]张朋菲,周洪建,宋轶鹏.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59(05):714-719.
[4]尹晓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放疗预后及优化策略分析.河北省,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3-04-09.
[5]周路,余征,刘星.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9):52-54.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9.02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