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3年7月21-23日,“消化道癌及消化疾病2023遵义论坛”在贵阳成功召开。会议由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北京健康促进会主办。
会议邀请到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和多学科讨论以及内镜操作演示。本次会议特设中国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日本新潟大学医学系消化道早癌论坛、神经内分泌肿瘤MDT诊疗专场、自身免疫性消化系统疾病、肝病专场、消化系统疾病综合诊治专场、消化前沿技术专场、胆胰疾病专场、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与病理专场、内镜微创技术专场、炎症性肠病专场、肠道疾病专场、护理专场等专场论坛。到会专家250余人,专家们带来了超过230余场专题报告,内镜操作演示23次。
开幕式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雪梅教授主持开幕式。遵义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建国教授,贵州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庹必光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旻湖教授,中国工程院李兆申院士,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分别致辞,对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绩表示了肯定,并给予了更多期望,共同期待这场高水平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
大会主席、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雪梅教授主持开幕式
遵义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建国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贵州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庹必光教授致辞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旻湖教授致辞
中国工程院李兆申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致辞
主旨论坛及分论坛学术活动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旨论坛及各分论坛课题报告环节。论坛大咖云集,分享了包括整合医学在肿瘤防治中的实践、中国消化道早癌早筛早诊早治八年体会、炎症性肠病临床研究热点问题、血小板减少消化医师的诊疗策略、胃癌前病变能否逆转等相关话题的报道。
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做“整合医学在肿瘤防治中的实践”的主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李兆申院士做“中国消化道早癌早筛早诊早治八年体会”主题报告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旻湖教授做“炎症性肠病临床研究热点问题”的主题报告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唐承薇教授做“血小板减少消化医师的诊疗策略”的主题报告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游苏宁编辑做“医生应该掌握的统计学知识”主题报告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吴开春教授做“胃癌前病变能否逆转”主题报告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房静远教授做“队列建设与胃肠癌转化医学研究”主题报告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延青教授做“如何做结直肠癌一级预防”主题报告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周丽雅教授做“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解读”主题报告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金震东教授做“消化道肿瘤EUS诊断进展”主题报告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邹晓平教授做“肝门胆管癌的内镜治疗”主题报告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周平红教授做“医工协同创新助力内镜微创高质量发展”报告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冀明教授做“经自然腔道胆囊取石术”专题报告
神经内分泌肿瘤MDT诊疗专场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洁教授和中国医师协会消化病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李景南教授为论坛精彩致辞。大会现场以神经内分泌肿瘤为中心展开激烈的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会上,陈洁教授首先从肿瘤科医生的角度分享了关于“G3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策略”,李景南教授则从消化科医生的角度,以“胃泌素瘤诊治谈临床思维”为题作精彩分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卢仁泉教授交流了“消化道肿瘤早诊早筛的相关检测”的学术报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吉顺荣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微创诊治进展”,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宁教授详细阐述了“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汤伟教授讲述了“多模态影像学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精准治疗-基于病例实践解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海宽教授做了“2023ENETS摘要汇总-介入放射篇”专题报告,最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雪梅教授结合团队治疗经验,对“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背景下胃肿瘤性病变的综合诊治”提出了新的体会与思考。该专场充分体现了围绕罕见疑难肿瘤MDT多学科诊治下的专病专治。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洁教授致辞并做专题报告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组长李景南教授致辞并做“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循环标志物”主题报告
神经内分泌肿瘤MDT诊疗专场专家合影
中国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日本新潟大学医学系消化道早癌论坛
自2018年起,会议特设“中国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日本新潟大学医学系消化道早癌论坛”。历时5年,论坛推动和提升了中日消化道早癌的诊治水平以及学术合作。
本次论坛由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刘雪梅教授主持,世界内镜组织(WEO)主席田尻久雄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会长张澍田教授,贵州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庹必光教授,日本再生医学会主席、日本新潟大学综合病院消化内科主任寺井崇二教授分别致辞,对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推动和提升消化道早癌的诊治水平,深入推动国际交流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并期待这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会议成功举办。
随后田尻久雄教授、寺井崇二教授、日本新潟大学鱼沼基干病院八木一芳教授、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齋藤豊、日本新潟大学医齿综合病院水野研一教授分别带来精彩的专题报告。北京朝阳医院金木兰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林香春教授担任现场翻译。
聊城市人民医院石莎教授和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狄连君教授分享了两例消化道早癌病例,中日专家共同参与了讨论。
“消化道癌及消化疾病遵义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六届,内容越来越丰富,学术水平越来越高,受到了国内及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论坛立足贵州,通过广泛的国内外交流合作及强基层行动,不断发出贵州消化声音,赋能学科高质量发展。
会议主办方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在过去六年中,伴随“消化道癌及消化疾病遵义论坛”的举办,获得了更多国际合作,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和发展。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贵州分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消化学科)基地、中国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日本新潟大学医学系消化道早癌基础与临床医学中心及消化道早癌诊疗培训基地。
消化内科包括病房(两个病区109张床)、门诊(8个诊室)、消化内镜中心、消化病研究所4个功能部分。其中,消化内镜中心面积超过2800平方米,规模庞大,设备先进且完善,属国内一流的内镜诊疗中心。学科目前形成了消化系统肿瘤(含罕见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全程管理、胆胰系统疾病全程管理、消化重症、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炎症性肠病、肝病等6个稳定亚专业方向。
2022年门诊量近8万人次,出院病人6000余人,内镜诊疗量近6万人次,三、四级微创手术近6000台,形成了以消化内镜微创为特色的消化疑难疾病及急危重症诊治体系。其中消化系统肿瘤(含罕见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全程管理、消化道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和肝硬化食道胃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为学科特色及优势技术。
2019年,建立“日本新潟大学医学系-中国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道早癌基础与临床医学中心”和“日本新潟大学医学系-中国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道早癌诊治培训基地”;2021年,获批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消化学科),开展中日消化道早癌培训班、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培训班、ERCP培训班、超声内镜培训班和IBD培训班等50多期。目前除了贵州省消化专业人员外,还有来自四川、广西、云南、重庆、陕西、山东、海南、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消化专业医生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培训学习。至今已为贵州省及国内其他地区培养了1000多名消化专业人才。
在消化疾病基础研究方面,消化内科拥有贵州省消化疾病研究所,以消化系统肿瘤(含罕见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机制为重点研究方向。近5年来获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0多项,在消化病学领域权威杂志《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等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团队60多次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如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亚太消化疾病周(APDW)、欧洲消化疾病周(UEG week)、日本消化疾病周(JDDW)上大会发言,2020年获美国消化疾病周“特邀讲者”。
通过长期不懈的建设,学科的综合服务能力、学科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学科目前已逐步形成以提高疑难罕见疾病诊疗水平,发表高质量科研成果及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医学人才为一体,在国内及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消化病学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