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自科基金即将启动新政,杰青、优青将不设国籍限制!

2019-12-13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基金

12月11日,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虽然2020年度基金申请指南尚未正式发布,但从会议出的消息显示,明年基金申请将面临重大变革:

  • 无论高级中级职称,研究人员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不超过两项。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为2020年度基金申请带来重大冲击,彻底改变面上项目竞争势态。以杰青长江乃至优青青千为代表的学霸级科研人员将基本退出面上项目的竞争,为广大普通科研人员开启一道大门。青椒青稞或见春天?

重要改革内容:限项

一、主要调整的内容。

1、调整“申请和承担总数的限制规定''

申请(作为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承担(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总数为2项。

拟调整要点:无论何种职称(高级、中级均纳入),总数严格限制2项。(请注意高级职称原来是3项;中级职称原来主持一项,合理参与并未限制)

调整依据: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的相关要求:“科研人员同期主持和主要参与的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课题)数原则上不得超过2项”)

2、关于“同期”的相应调整。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主持(或参与)的项目,在项目资助期限届满当年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核心:结题当年项目不计入同期限项总数。

调整依据:两办所发《意见》中,使用的是“同期”的表述,申请当年批准,但项目执行时是在下一年,因此作出上述调整)

3、关于项目限制执行范围

2019年(含)以前批准的在研项目,高级职称主持或主要参与的,均计入限2项范围;中级职称主要参与的,不计入限项范围。

核心:对于高级职称,依托单位2020年将付出更多的提醒及说明,原来是3项,现在统一 2项;申请需要慎重,不单单是写本子的事情了,申请总额框架下,需要合理优化申请布局。对于中级职称,从2020年申请开始,需要谨慎参与,2项大棒同样纳入!

4、重新定义“主要参与” 拟调整为

将项目组成员分为两个层次:“主要参与者”和“团队参与者”。面上、地区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不超过2人(青年基金已于2019年取消了参与者),列入“总数2项的限制范围(与职称无关),团队参与者不列入“总数2项”限制范围。重点以上项目,根据情况设置“主要参与者”数量。

调整考虑:由于文件要求主要参与者无论什么职称都要计入总数限项范围内,因此缩小主要参与者范围,一方面科研人员会慎重考虑列入主要参与者的人员,避免''拉郎配” “拼盘”等;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学科交叉的实际需求。

二、继续保持原规定的内容:

1、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项目总数仍为1项。

2、维持面上项目两年不中停一年的政策。

3、维持优青、杰青申请时不计入总数限项范围的改策。

其他改革内容

  • 进一步推广无纸化申请试点,将面上项目和地区基金纳入范围(2020年无纸化申报类型包括重点、面上、青年、地区、优青等5类)。

  • 面上项目全部试点分类(4类)评审。

  • 人才资助体系升级,杰青、优青拟面向全球申请(含外籍非华裔),不设国籍限制

  • 杰青、优青等不同层次人才项目(计划)互斥政策基本落地(加强统筹衔接,避免重复资助)。

  • 新杰青项目(从2019年批准的项目开始)经费试点“包干制”(计划书不再要求做预算,各科目不设比例限制,但需要承诺所有经费均用于研究直接相关经费支出)。官方通告:

  • 试行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设立单独经费和评审渠道。

  • 工材和信息学部学科代码调整,取消三级代码。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特点

1、试点开展分类申请与评审

  • 选择全部重点项目和17个学科面上项目进行试点

  • 共涉及3725项重点项目和22763项面上项目

2、初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 完成新时期联合基金顶层设计

  • 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16个省,投入49.8亿元

  • 设立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4个企业,投入9.5亿元

  • 推进与行业部门联合资助工作,3个部门,投入8亿元

  • 3、需求导向强化前瞻部署
  • 重点项目指标由700项提高至750项,实际资助743项

  • 重大项目指标由38项提高至46项

  • 4、加强对优秀人才支持力度
  • 优青指标由400项提高至600项,另港澳地区25项

  • 杰青指标由200项提高至300项,实际资助296项

  • 创新群体指标由38项提高至46项,实际资助45项

  • 5、稳定支持前沿探索
  • 保持面上、青年等自主选题类项目资助规模基本稳定

  • 推动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6、优化项目资助模式
  •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指标由4项提高至15项(实际资助13项),2亿元/5年——8000万元/5年,避免拼盘

  • 逐步取消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

  • 7、优化资金管理
  • 简化预(决)算编制和材料报送

  • 杰青“包干制”试点、间接费用比例提高试点

  • 8、净化评审环境
  • 发布《关于各方严肃履行承诺营造风清气正评审环境的公开信》

  • 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依托单位和参与研究单位、评审专家、委内工作人员签署四方公正性承诺书

来源: 知社学术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