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盛夏蓉城,万物并秀。2025年7月18~20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中日友好医院协办的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CPRS)第九届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以“呼吸康复是呼吸医疗不可或缺的组成”为主题,继续秉持“促防诊控治康”的宗旨,聚焦“不可或缺”的核心地位,深入探讨学科前沿与关键技术。会议汇聚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通过专题报告、论文分享、壁报交流及全国呼吸康复病例大赛等多种形式,搭建深度交流与智慧碰撞的平台。
大会期间中国医学论坛今日呼吸有幸采访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解立新教授。
呼吸治疗以心肺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医学工程学等学科为基础,工作内容涉及机械通气、气道管理、呼吸功能评估、脏器功能评估及支持、呼吸康复等。
呼吸康复是一个综合干预体系,强调多学科支持、个体化治疗,贯穿患者治疗与恢复的全过程,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对康复干预的时机进行量化评估,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个体化康复方案、制订不良反应防控预案和策略。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积极的呼吸治疗与呼吸康复对危重症患者的疾病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呼吸治疗主要针对危重症患者呼吸功能进行监测、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呼吸治疗方案;而呼吸危重症康复则主要针对危重症患者呼吸、运动、感觉、认知、言语、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及功能障碍,制定个体化康复策略并实施。二者如同“魂”与“魄”的关系,呼吸危重症康复主要关注危重症患者功能;呼吸治疗则主要关注技术,两者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如何协同合作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因此,应在全面掌握危重症患者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呼吸治疗和呼吸危重症康复方案,在干预过程中进行全流程监测和预警,避免并发症,并实时对干预效果进行有效性评估,促进危重症患者病情好转。
解立新教授指出,及时、精准的介入呼吸康复是保证呼吸治疗工作有效开展的核心;同时,规范化和同质化呼吸康复与呼吸治疗协同发展,是未来呼吸医学的重点和方向。
ICU患者病情复杂、发病急、进展快,且病死率高,ICU相关医疗设备和技术应用种类多、难度高,因而ICU内的工作繁重、复杂且不可控,不当处理可能直接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早期预警同质化的管理、个体化的干预尤为重要,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医疗干预效率,减少人为可控的错误与疏忽,提升医疗安全性及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解立新教授介绍,他和团队历经数年地不懈探索和努力,已成功建成智慧化ICU平台,并建成全球首个ICU智慧化呼吸康复和呼吸治疗平台,能够实时持续动态监测和评估,包括量表、超声、呼吸动力学检测等多维度,判断患者是否从康复项目中获益,并进行风险预警提醒,辅助临床优化个体化康复和呼吸治疗方案,从而形成监测、评估、治疗、康复闭环管理。帮助呼吸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康复,提高患者住院生存率,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同时,智慧化ICU平台还将治疗同质化与个体化变为现实,为呼吸疗与康复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
解立新教授介绍,他将在明年发起一项对智慧化平台使用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一方面对智慧化平台进行推广和普及,另一方面在探索中完善智慧化平台,以期帮助更多的呼吸危重症患者重获健康。
智慧化平台的未来和展望
解立新教授认为,人工智能(AI)技术已成为医疗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将有效推动智慧化平台的实施和创新,特别是在呼吸康复和危重症救治领域,有助于提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病死率、减少ICU相关并发症。
AI与智慧化平台的融合,有望实现患者“预防-治疗-随访”的全程化管理,不仅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帮助其尽早回归社会,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解立新教授坚信,在呼吸界同仁们的一致努力下,这一目标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感谢解立新教授审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