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引起的肾脏损害。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免疫复合物通过激活补体而引起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狼疮肾炎可同时伴有肾小球足细胞、肾小管间质或肾血管病变。约50%的SLE患者有肾损害的临床表现,而肾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肾脏病变者可达90%。狼疮肾炎是我国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
发病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由B细胞产生众多抗体导致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是LN的直接病因,少部分通过非免疫复合物途径如狼疮间质性肾炎、肾血管病变等损伤肾脏。
何时考虑怀疑狼疮肾炎?
对于SLE患者,若尿沉渣镜检有活动性发现持续性血尿(每高倍镜视野中有至少5个红细胞且多为异形)和/或细胞管型、蛋白尿和/或血清肌酐升高(或eGFR降低),应考虑狼疮肾炎。
抗dsDNA抗体滴度高及补体(C3和C4)水平低常提示活动性SLE,尤其是狼疮肾炎,不过血清学评估的实用性因人而异。
狼疮肾炎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推荐的分类标准,狼疮肾炎是指SLE患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24 h尿蛋白>0.5 g,或尿蛋白>3+);或尿液中出现细胞管型,包括由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形成的管型或混合管型。
2012年ACR关于狼疮肾炎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指南对狼疮肾炎的定义做出相应修改:
单次UPCR>500 mg/g可代替24 h尿蛋白定量;
活动性尿沉渣(排除感染情况下尿红细胞>5个/高倍或尿白细胞>5个/高倍,或红细胞管型,或白细胞管型);
肾组织活检显示符合狼疮肾炎病理改变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是诊断狼疮肾炎最可靠的标准。
来源:整理自《狼疮肾炎诊疗规范》、梅斯风湿新前沿、医路肾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