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科研
心血管
肿瘤
消化
神经
呼吸
感染
外科
内分泌
重症
肾病
儿科
眼科
妇产生殖
临床用药
急诊
风湿免疫
血液
口腔
血栓
热点
医事法学
综合
医院管理
皮肤
麻醉
中医药
整形美容
精神
检验
影像
AI学院
老年
直播
资讯
我的训练营
学习圈
登录
丨
注册
+86
获取验证码
记住我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获取二维码中...
扫描成功
已过期
请点击刷新
打开壹生app,进入我的页面扫码登录
请下载最新版本壹生app >
常用国家/地区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手机号已经完成验证,请完善个人资料!
完善信息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paramName }}
{{ item.paramName }}
男
女
{{ item.paramName }}
selectChange(val, item)" v-model="item.paramId" :options="city" :placeholder="item.paramPlaceholder" style="width: 202px;height: 32px;">
{{ item.paramName }}
selectChange([val], item)" filterable remote reserve-keyword :placeholder="item.paramPlaceholder" :remote-method="remoteMethod" :loading="hospitalsLoading" style="width: 202px;height: 32px;">
{{ item.paramName }}
selectChange([val], item)" @focus="openDepartmentModalView" :placeholder="item.paramPlaceholder" style="width: 202px;height: 32px;">
{{ item.paramName }}
selectChange([val], item)" @focus="openLevelModalView" :placeholder="item.paramPlaceholder" style="width: 202px;height: 32px;">
{{ item.paramName }}
{{ item.paramName }}
{{ item.paramPlaceholder }}
{{ item.paramName }}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ell子刊:睡得少又不犯困,这个让人羡慕嫉妒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自然短睡眠
2020-10-22
作者:壹声
热点
科研
资讯
如今,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令我们压力山大,可以说,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除了
脱发
、
肥胖
和
犯困
之外,其他的都不容易。但不得不说的是,人和人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人每天睡8个小时还远远不够,而有的人每天只睡4个小时却绰绰有余
。
自然短睡眠
是指为在无外界压力,无药物的作用下,终生平均睡眠时间短于6.5小时,且无任何可检测可自觉的不良生理反应的睡眠习惯。
为什么这些人能够做到睡得少且不犯困?
是什么赋予了他们这种令人羡慕嫉妒恨的能力呢?
2020年10月15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傅
嫈惠
、
Louis J Ptáček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Cell
子
刊
Current Biology
杂志上发表题为:
Mutations in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1 Contribute to Natural Short Sleep Trait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
发现了
导致自然短睡眠的同一基因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
(GRM1)
的两个不同的突变
。更重要的是,携带该基因突变的人和小鼠都表现出了短睡眠行为,
且
大脑切片显示,
这两种突变都改变了大脑的神经特性,增加了兴奋性突触传递,导致短睡眠表型。
众所周知,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每天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保持身心健康所必需的,但对于
自然短睡眠者
(
NSSs
)
来说,
每天睡4-6小时就足够了,并且不会对健康产生任何明显的负面影响
。
无可争辩的是,睡眠的调节机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为了了解导致自然
短睡
者和正常睡眠者之间这种差异的机制,
傅嫈惠
和
Louis Ptáček
共同领导的研究团队一直在寻找导致短睡行为特征的基因变异。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了在两个不相关的
家族自然短睡眠
(FNSS)
家族中发现了GRM1基因的两个不同位点的突变,该基因编码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
mGluRs
,一种常常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
在两个不相关的FNSS家族中发现了GRM1基因的两个突变
此前的研究表明,
mGluR
1/5参与广泛的生理过程,并与睡眠调节相关。更重要的是,
mGluR
5敲除小鼠表现出严重的睡眠-觉醒稳态失调。然而,尽管有这些相关研究,但尚未证实
mGluR
1在睡眠调节中的作用的直接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但在多数情况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激活
却
会下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活性。因此,如果GRM1突变导致受体功能缺陷,那么在表达该基因的神经元中,谷氨酸所介导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应该会被上调。
对此,研究团队首先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证实这两种突变都表现出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功能丧失,这表明
GRM1突变的确可以影响相关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
突变的
mGluR
1s在Tango Assays中不太活跃
紧接着,研究小组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GRM1突变的小鼠模型,并对这些小鼠的睡眠状况进行记录分析。他们发现,GRM1突变可以引起睡眠时长的改变——
GRM1突变型小鼠的一天的睡眠时间比正常小鼠
短
半小时左右。
GRM1突变减少了FNSS小鼠模型的总睡眠时间
除此之外,在相关电生理实验中,研究人员在GRM1突变小鼠模型的脑切片中观察到谷氨酸所介导的兴奋性突触传递上调,再一次证实了GRM1突变导致了受体功能的下降。也就是说,
这两种突变都改变了大脑的神经特性,并增加了兴奋性突触传递。
实际上,
傅嫈惠
教授等此前也有类似的发现——
ADRB1
、
NPSR1
突变体均可以导致细胞兴奋性增加,提示了
短睡
基因突变通过上调神经元兴奋性来延长清醒时间的可能性。
Grm
1突变改变了
Grm
1+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稍显遗憾的是,研究团队比较之前发现的
短
睡
眠基因
——
ADRB1
、
NPSR1
,而这两种基因的小鼠模型的睡眠时间均缩短了一小时左右。因此,与它们相比,
GRM1突变导致的短睡表型略显微弱。
基于此,作者表示这可能是其他遗传因素可以与GRM1突变协同作用,一起改变机体所需的睡眠时长。未来他们将通过构建携带多种突变的小鼠模型来揭示这种可能性。
总而言之,这一研究表明,
GRM1是又一个短睡眠基因,拥有该基因突变的人和小鼠将表现出更短的睡眠时长
。与此同时,该研究还强调了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
mGluRs
在调节人类睡眠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Bio生物世界
评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
热门资讯
如何优化CRAB感染治疗策略,降低DDDs?
倡导中西结合,共赴规范路径丨儿童呼吸道疾病规范化诊疗共识专家研讨会2025-2026全国启动会
血清学标志物联合影像学检查在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效能分析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慢性肝病治疗新策略与临床应用进展
多学科协作破局,全周期管理护航
里程碑!Nerandomilast Ⅲ期研究数据亮相ATS 2025,IPF治疗迎来重大突破
肌钙蛋白 I 与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临床关联及预后价值研究
陈旻湖教授:从指南革新到多维度破局,中国IBD诊疗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疗中的创新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