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为什么影像科报告里常写着『可能性大』之类的模糊语言?

2019-10-22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观点
医学影像

为什么影像科的诊断报告里经常写着“可能性大”之类的模糊语言?有的临床医生说,我最烦看到影像科报告里写的“请结合临床”。 

但反过来接诊医生开申请单时,临床病史常常只是笼统的“头晕待查”、“腹痛待查”,甚至不着一字,让影像科小伙伴猜不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住院患者还可以查电子病历,揣测一下,门诊单子就只能电话患者病情了。 

首先说一下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问题,现代影像学设备多种多样,检查方法也千差万别。每种设备和方法既有优势也有限度,就像吃饭用的刀、叉、筷、勺,各有所长,相互配合,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影像学检查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益。 

所以临床医生在开申请单时一定要将『目的』和『要求』写清楚,避免沟通不畅造成的差错和误会。好比说,如果要解决的是口渴的问题,免费送十个纯肉包子也是无济于事的,而一杯白开水才是此时的刚需。 

以头颅磁共振检查为例,检查方法和序列就有十几种,平扫(T1WI、T2WI、FLAIR等)、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V等)、脂肪抑制等等。 

再举个例子[我是爱包子的,调皮脸],就像走进一间包子铺,各种包子表面看都的一样,里面的馅儿却各有不同,所以得点单,如果想吃牛肉大葱馅的,端上一盘白菜粉丝馅,你肯定顾客不满意。翻过来呢,厨师花了长时间精心烹制的美食还不合顾客的胃口,厨师内心也是崩溃的。 

再说说看片子的事儿,如果认为影像科读片单纯到就像幼儿园级别的看图说话——This is an apple; That is a dog,那真的too young too naive了。 

影像诊断干的是“捕风捉影”的活儿,虽然部分典型病变也可能一眼看穿、当下立判,但同病异影、异病同影一直是影像诊断永恒的挑战,这就是我们经常写“可能性大”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掌握的信息不够充分,后面会说到)。 

如果一定要求影像学给出“一是一,二是二”,实话实说,目前的技术还真没这个能耐。就好比一个病人问临床医生,能否保证治好他的病,医生往往也是要跟患者讲清楚,这个有可能、那个不排除,即使是普通感冒和单纯胃肠炎,医生也不会随便拍胸脯打包票的。 

说到底,影像诊断实质上也是一种概率诊断

由于影像科医生大多不与病人面对面交流,缺乏关于病人的第一手资料,这就希望通过临床的同行们来转达充分且必要的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以便做出尽量符合客观事实的诊断结论。只是笼统地“头晕待查”、“腹痛待查”或干脆不写病史,不做体格检查,就会给影像诊断带来极大的困难。 

以腹痛为例,腹痛的常见病因有: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胃肠炎、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肠梗阻、泌尿系结石、宫外孕破裂、黄体破裂、卵巢囊肿扭转、腹部外伤、血管栓塞……一不小心就可以写出几十种,如果影像科医生连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持续时间、起病缓急、伴随症状、体检阳性结果等一无所知,或漫天撒网或盲人摸象,造成误诊、漏诊就在所难免。 

事实上,影像科医生每天看图都看得天昏地暗,存在严重的视觉疲劳,这会造成注意力分散和效率下降。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干扰信息太多,自然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一些信息,就像开车在街道走过,路两边有店铺几十、上百家,而你可能只注意到其中的寥寥几家。但是如果在穿过街道之前,有人提醒你注意寻找某个小酒馆,你就会更快地锁定目标,不会错过。 

影像科医生每天面对成百上千张单调枯燥的图像,希望更多地知道关于这个病人的相关信息以及开申请单的临床同行们的认知和判断,以便更快更准地抓住要害,少走弯路。如果掌握的信息过少,就只能更倾向于使用“可能性大”这样的表达。 

如前所述,同病异影、异病同影是影像科医生经常面对的状况,所以“请结合临床”并不是一句套话,也不是不负责任的托辞。影像诊断确实要紧密结合临床资料而不仅仅是看图说话,所有临床信息如病人性别、年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等都与影像诊断有密切关系,只有掌握了全面的信息,经过综合分析与判断,才有可能充分认识疾病的本质。

作者:上海德济医院放射科 张俊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