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3 ESMO丨直面临床难点,多域治疗布局,呋喹替尼联合方案研究将亮相国际会议

2023-10-17作者:Kangn资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由于起病隐匿,大约2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发生了转移。尽管类似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和治疗仍然有不少悬而不决的难题。

近日,两项围绕呋喹替尼联合方案的临床研究将亮相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对此,本报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鲁教授、张倜教授团队彭俊杰教授、李文桦教授团队对此进行讲解,现将访谈精要总结如下。





王鲁教授团队:HAIC+呋喹替尼+PD-1单抗在CRLM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王鲁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主任





张倜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


论坛报





结合您在肿瘤治疗领域多年的临床经验,请您谈谈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临床治疗现状是怎样的?目前的临床治疗中还存在哪些难点?

张倜教授


结直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1]。由于结直肠癌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就已处于中晚期,而在其进展过程中约有50%的患者会发生肝转移,这也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


目前,对于CRLM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其术后5年的生存率约为50%[3]。对于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还可以使用包括靶向治疗、化疗、消融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尽管相较于其他发生肝转移的消化道肿瘤(如胰腺癌、胃癌等),CRLM的手术治疗效果更好,但从总体而言其生存率仍然不够理想。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难治性结直肠癌。对于这部分患者,传统的一线、二线化疗方案的疗效早已进入瓶颈,如何通过新的药物或治疗方案来提高这部分CRLM患者对治疗的应答能力,已经成为目前CRLM临床治疗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论坛报





本研究围绕HAIC+呋喹替尼+PD-1单抗这一联合方案对CRLM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我们也注意到入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MSS型患者,请问本研究在方案选取和研究设计上经历了怎样的考量?

张倜教授


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完善,免疫治疗已经逐渐成为CRLM精准治疗的重要一环。然而,并非所有的CRLM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相关研究表明,在全部发生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仅有5%的MSI-H型可以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获益,而其他95%的MSS型患者的单独免疫治疗应答不佳[4-5]。因此,对于MSS型CRLM患者,一旦一线、二线治疗失败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空间就会变得十分有限。


凭借FRESCO、FRESCO-2系列研究的成果,呋喹替尼已经成为转移性结直肠癌三线治疗的推荐用药,这也意味着其抗肿瘤效果和安全性是值得信赖的。相关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过量的VEGF可能可以通过削弱免疫反应和促免疫抑制细胞聚集的方式来使肿瘤抵抗免疫治疗,这提示我们抗血管靶向治疗可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对免疫治疗的应答能力[6]。不仅如此,呋喹替尼与PD-1单抗的联合方案也已经在不少实体瘤的临床研究中展现了可期待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7-8]。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指将化疗药物通过导管经肝动脉进行灌注。与全身化疗相比,HAIC可以提高肿瘤组织局部药物浓度,从而产生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并降低全身副反应,目前已经被广泛用于晚期肿瘤肝转移的治疗中[9]。因此我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HAIC+呋喹替尼+PD-1单抗的联合方案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CRLM患者的治疗效果呢?为了探索这一联合方案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我们设计了这项临床研究。



论坛报





请您为我们讲解一下,目前本研究取得了怎样的初步结果?

张倜教授


这是一项II期临床研究,入组标准为经标准治疗失败的CRLM患者,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6个月PFS率、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从2022年7月17日至2023年6月15日,共计39名患者被招募入组。其中,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32(82.05%)名患者原发肿瘤位于左半结肠。38名为MSS型,20名患者为RAS/RAF突变型,15名为RAS/RAF野生型,4名未知。截至2023年8月30日,共计35例患者被纳入疗效分析。联合方案的总体ORR为25.71%(1 CR,8 PR),DCR为85.71%(1CR,8PR,21SD,35pts),62.5%的患者显示肿瘤体积减小(20/32)。中位PFS为6.9个月(95%CI: 5.16-NA),6个月的PFS率为51%(95%CI: 32%-79%)。在亚组分析中,原发肿瘤位于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的ORR分别为21.43%(6/28)和42.86%(3/7);MSS型的ORR为26.47%(9/34),RAS/RAF突变型和野生型的ORR分别为11.11%(2/18)和30.77%(4/13)。


在安全性方面,联合方案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主要为1级和2级。10例患者发生3或4级TEAE,主要为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GGT增加、中性粒细胞减少和AST增加,并且无治疗相关死亡。总体来说,联合方案初步展现了可期待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其安全性总体可控。



论坛报





基于目前的结果,您的团队对研究后续的进展有怎样的期待?您认为这一联合方案在对CRLM的临床应用前景如何?

王鲁教授


从研究的初步结果来看,联合方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在亚组分析中,我们发现该方案对MSS型及RAS/RAF突变型的ORR明显更高。不仅如此,受到结直肠癌的固有特点影响,初始位于左半结肠与右半结肠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从数据上看,原发肿瘤位于右半结肠的患者ORR相对更高。这提示我们,后续应该从分子生物学、患者的临床特点等方面进一步探索相关生物标记物,从而个性化地进行临床方案的选择。



张倜教授


目前,有关CRLM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层出不穷。从相关研究的结果来看,多种治疗药物或手段联合使用已经逐渐成为CRLM临床实践的共识。对于类似呋喹替尼这样的TKI类药物,它有着调节肿瘤微环境的潜能[6],因此很适合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联合使用。而关于TKI和局部治疗的治疗时间窗的选择,临床实践中仍缺乏高级别的相关证据,后续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机制研究进行探索。



彭俊杰教授团队:呋喹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与卡培他滨单药在mCRC维持治疗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对比








彭俊杰 教授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肝转移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上海市抗癌协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遗传协作组委员、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CSCRS)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癌MDT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李文桦 教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肿瘤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遗传性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肝胆肿瘤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肝转移转化治疗学组委员


论坛报





这项研究比较了呋喹替尼+卡培他滨与卡培他滨单药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维持治疗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请问您的团队进行这项研究的初衷是什么?

彭俊杰教授


mCRC具有较强的异质性,这也意味着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往往因人而异。对于还存在手术根治机会的mCRC患者,主要是在转化治疗使原发灶缩小后进行手术治疗。而对于无法进行转化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则主要通过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方式进行系统综合治疗。目前,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发展,维持治疗已经逐渐成为无法进行手术根治的mCRC患者慢病管理的共识。维持治疗是指当患者在完成一线治疗并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后,继续使用低强度、低毒性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在尽可能延长PFS的同时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目前,mCRC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主要是以有效低毒为原则,例如卡培他滨单药或卡培他滨联合靶向治疗等[10]。在靶向治疗的选择上,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呋喹替尼,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抗VEGF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呋喹替尼在多项临床研究中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因此我们考虑,如果联合呋喹替尼与卡培他滨进行维持治疗,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呢?在进行综合的考量之后,我们决定开展这项临床研究。



论坛报





维持治疗是mCRC治疗的重要一环,请问本研究目前取得了怎样的初步结果?

彭俊杰教授


这是一项Ib/II期临床研究,主要目的是对比呋喹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与卡培他滨单药在mCRC维持治疗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主要入组标准为经组织学证实的IV期mCRC患者,并且在一线标准化疗≥6个周期、达到疾病控制(包括CR/PR和SD)后仍不可切除。本研究分为安全导入和剂量扩展两个阶段:在安全导入阶段,患者口服呋喹替尼(4 mg,QD,d1-21,Q4W)加卡培他滨(850 mg/m2,BID,d1-7和d15-21,Q4W)。而在剂量扩展阶段,患者按照1:1的比例被随机分入呋喹替尼+卡培他滨组(A组)或卡培他滨单药组(B组)。


截至2023年4月24日,我们对两个阶段的入组患者进行了初步评估(安全导入阶段:n=6;剂量扩展阶段:两组比例为1:1,n=7)。在安全导入阶段,1名患者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为3级口腔黏膜炎。治疗期间出现的3级不良事件主要为高血压(1/6)、口腔黏膜炎(1/6)、声音嘶哑(1/6)和血胆红素升高(1/6)。在充分考虑患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后,我们将呋喹替尼的2期剂量从4 mg调节到3 mg。在剂量扩展阶段的A组中,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为高血压和白细胞减少症,这也进一步证明将2期剂量从4 mg减少到3 mg可以改善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在安全导入阶段,6名可评估疗效的患者DCR为100%。中位PFS尚未达到,但截至8月31日,有3例患者的PFS≥9个月(分别为9.1个月、12.8个月和12.9个月)。



论坛报





基于目前的结果,您认为该方案在mCRC维持治疗上的应用前景如何?未来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探索?

李文桦教授


对于经一线治疗后仍无法获得R0切除或NED机会的mCRC患者而言,系统的全程慢病管理已经成为共识。对于mCRC的维持治疗而言,低毒性和有效性是重要原则,这就要求临床上必须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从本研究的初步结果来看,呋喹替尼和卡培他滨的联合方案显示出了可接受的耐受性和初步的抗肿瘤活性,这也提示该方案在一线维持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彭俊杰教授


目前,肿瘤的化疗模式正在不断迭代发展,新的药物和治疗靶点也正不断涌现。如何更为精准地选择治疗方案的受益人群并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模式也逐渐成为目前学界关注的重点。例如,相较于间隔给药的传统化疗,接受更为频繁给药的节拍化疗患者,其累积毒性会发生明显下降。未来我们也会在治疗模式和生物标记物方面持续进行探索,从而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版》

[2] 金玺, 孙康, 郭建, 孔梅. 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OL].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3, 12(02): 163-166.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3.02.012

[3] Tang B, Liang W, Liao Y, et al. PEA15 promotes liver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by upregulating the ERK/MAPK signaling pathway[J]. Oncol Rep, 2019, 41(1): 43-56.

[4] Venderbosch S, Nagtegaal ID, Maughan TS, et al. Mismatch repair status and BRAF mutation status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 pooled analysis of the CAIRO, CAIRO2, COIN, and FOCUS studies. Clin Cancer Res. 2014;20(20):5322-5330.

[5] Le DT, Uram JN, Wang H, et al. PD-1 Blockade in Tumors with Mismatch-Repair Deficiency. N Engl J Med. 2015;372(26):2509-2520.

[6] Fukumura D, Kloepper J, Amoozgar Z, Duda DG, Jain RK. Enhancing cancer immunotherapy using antiangiogenic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Nat Rev Clin Oncol. 2018 May;15(5):325-340.

[7]吴小华.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b/II期临床研究——子宫内膜癌队列研究结果.Abstract.2021CSCO

[8]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phase 1b study of fruquintinib plus sintilimab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Abstract 2514,2021ASCO

[9]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 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版)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34) : 2674-2694.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30630-01114.

[10]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3, 26(6): 505-528. DOI: 10.3760/cma.j.cn441530-20230525-00182.






本资料由和黄医药提供支持。

本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而非广告宣传。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