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北京——2020年9月20日,第二十三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精彩继续!昨日,国内外临床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一天的精彩汇报和热烈讨论,会场学术氛围愈加浓厚,参会人员学术热情愈加浓烈。
9月20日的CSCO新闻发布会由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泽飞教授主持。大会主席、希思科基金会理事长李进教授,监事长马军教授,副理事长于金明院士、秦叔逵教授与郭军教授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从本日大会的亮点专场及疫情期间CSCO学会的工作等方面回答了媒体的提问。同时,邀请到全国20余家主流媒体与专业媒体记者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
大会伊始,李进教授向大家介绍了CSCO和希思科基金会专家在疫情期间的工作,包括以各个专委会名义进行网络义诊;为战斗一线的CSCO会员购买人身伤害险;秉承大国担当,为CSCO国际会员寄送疫情防治的相关物资以及进行疫情期间的网上经验分享。总的来讲,CSCO在疫情期间,肩负责任,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较多的贡献。
谈及希思科基金会后续的公益活动规划,李进教授表示,CSCO学会和希思科基金会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共谋中国临床肿瘤发展的同时,希思科基金会更多侧重于筹措资金,用以推广临床研究。后疫情时代,希思科将继续利用网络活动,进行长期、系列的网络学术推广和线上患者教育,更好地推动中国临床肿瘤事业的发展。
紧接着,秦叔逵教授就年会的创新专场和CDE药物专场的内容设置进行了介绍。回忆CDE药物专场的发展进程,秦教授表示,自2012年与国家药监局进行合作创立CSCO年会CDE药物专场后以来,该专场使得药物审批要求更明确,药物相关学术动向更清晰,进一步推动了抗肿瘤药的发展。尽管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但我们应该更加支持民族制药企业的自主研发,听从党的领导下,推进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创新。
2015年,国家提出“健康中国”计划,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科技创新与抗肿瘤药物的发展。秦叔逵教授表示,科技创新是国家医药发展的原动力,CSCO将逐步转型,不仅仅局限于做基层教育与宣讲平台,同时要做药物资讯发布平台,并呼吁大家,看到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差距,共同努力推动肿瘤事业发展。
马军教授在答记者问时说道,今年2月1日首次直播以来,CSCO淋巴瘤学会已经进行了超过400场网上义诊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1500万人次。疫情对白血病患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治疗稍有耽误就会危及生命。但是,通过这种直播方式的努力,全国范围内感染新冠的白血病患者只有4例,且均为武汉患者。我们贯彻“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不隔离治疗与患教”的宗旨,为白血病患者的疫情防控教育提供了教材。
当今,肿瘤治疗方案中,免疫治疗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谈及免疫治疗与放疗的关系,于金明院士表示,放疗改变细胞微环境,在杀死细胞的同时也会产生抗原,因此,免疫治疗与放疗不可分割。最新的ESMO报道,放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能够使生存期中位数超过40个月,几近达到慢性病范畴,这为我们带来希望,放疗与免疫治疗以后也将会有更多的发展。
郭军教授指出,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也从免疫治疗的追求者逐步变为弄潮儿。黑色素瘤领域的免疫治疗发展一直是走在前列的,因此从黑色素瘤角度看免疫治疗发展是非常合理的。郭军教授认为,今后免疫治疗的发展和创新主要侧重两个方向,一是在不同种类肿瘤中免疫治疗如何联合,二是免疫治疗失败之后的二线、三线治疗如何进行。本次CSCO年会汇报中已有相关问题的研究,CSCO将不辱使命,不断创新,迎接考验,带领中国临床肿瘤学界逐步走向世界。
9月19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和国家癌症中心主办的第23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0年CSCO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开幕致辞
CSCO 理事会赫捷理事长致开幕词。他激动地表示,在新时代的挑战下,中国临床肿瘤学者克服重重困难,把握每个机遇,为CSCO 乃至整个中国肿瘤学界引领世界潮流而不懈努力。而未来,CSCO将继续秉承“ 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宗旨,以“学术、公益、服务、奉献”为原则,与所有肿瘤学同道们共克时艰,一起推动中国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并加强学术传播,相信这场高层次、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学术盛宴一定会让大家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赫捷院士
年度成就奖颁奖典礼是每年全体大会最值得期待的重磅环节。经过评委会无记名投票评选,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揭晓了“年度成就奖”,由东部战区总医院的秦叔逵教授摘得殊荣,樊嘉院士为其颁奖,以表彰他为提高肝癌领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水平做出的重要贡献。
秦叔逵教授获CSCO2020年度成就奖
随后,CSCO候任理事长徐瑞华教授则颁布2020年度CSCO优秀论文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领衔研究获一等奖。秦叔逵教授、李进教授团队与郭军教授、盛锡楠教授团队研究获二等奖。沈琳教授团队研究等七项研究获得三等奖。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则通过远程连线,围绕肺癌的早诊早治发表了致辞,他指出,在恶性肿瘤的防治策略中,预防的重要价值逐渐凸显,做好肿瘤防治,应从早期可控的预防因素上下足功夫,早诊早治理念的深化和推动,会极大造福广大肿瘤患者,提高相对健康人群的肿瘤防治水平,值得大家特别努力。
王辰院士
北京大学的詹启敏院士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健康中国发展”进行了精彩的主旨报告。詹院士就本次新冠疫情期间暴露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指明了疫情后全球健康发展的新趋势。詹院士表示,新冠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疾病没有国界,未来需要深化国际合作,共筑人类生命健康共同体。
詹启敏院士
紧接着,CSCO副理事长、东部战区总医院秦叔逵教授梳理了中国学者在原发性肝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中的突出贡献。他以自己所在团队近几年在国际肝癌领域的突出贡献为例,历数了中国学者的智慧和贡献。秦教授激动地表示,中国学者的研究已经不仅局限于国内,而是引领全球,走向世界前列,从“跑龙套”变成了“引领者”,推动晚期肝癌治疗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他衷心希望,中国学者未来能够不忘初心、攻坚克难,继续推进中国和全世界临床肿瘤事业的发扬光大。
秦叔逵教授
本环节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主持。分别由王洁教授、李进教授、郭军教授报告了各项获得优秀论文的研究,并由程颖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结合研究给予现场点评。
创新是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肿瘤诊治领域的创新性研究层出不穷,为肿瘤诊治的发展贡献了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可以说,临床肿瘤研究离不开创新。自2012年起,CSCO与CDE联合,设立创新药物发/CDE专场,延续至今已有8 年时间。
本次专场共分为3个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15位肿瘤学者汇聚一堂,对各领域的创新药物研究分享经验、交流学术。相信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的搭建,一定能够汇聚药物研发人员、临床科研、临床研究的发起者与合作者等多方力量,交流临床药物研究全过程的问题与经验。通力合作,携手推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创新进程,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今天是大会召开的第二日,在主会场分别亮相的是肺癌专场、CDE专场,同时线上也有多场会议同步直播。请大家锁定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与壹生APP,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编辑 中国医学论坛报 郝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