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湖南省人民医院肺癌MDT团队成员就肺癌全病程管理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访谈,系统阐述了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诊疗策略与前沿进展。
刘劲教授(肿瘤科)
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实现从晚期到早期的全病程布局。晚期驱动基因阴性患者,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一线标准治疗,中位总生存期从传统化疗的1年提升至20个月以上,PDL1高表达患者获益更显著。局晚期不可切除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加入免疫治疗,五年OS率达45%以上。早期可切除患者通过新辅助/辅助免疫治疗或围术期"三明治模式",显著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新型免疫药物如双抗类药物已用于临床,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中成熟,实体瘤研发持续推进。洛拉替尼在治疗脑转移中疗效突破,基线无脑转移患者5年无颅内进展率可达96%。
范立新教授(放射科)
放射科在术前评估、术后监测及并发症评估中发挥核心作用。AI与DWI整合可早期预测诊疗效果,但临床应用仍有限。脑转移评估需关注新型转移模式,骨转移需骨扫描与核磁协同诊断。现有影像技术难以诊断微小转移灶,血液ctDNA拷贝数检测或成新方向。AI与影像数据挖掘结合可建立更精准的诊断模型。
周亚夫教授(胸外科)
洛拉替尼新辅助治疗潜在可切除患者PCR率达23%,不可切除患者手术转化率超70%。该药入血脑屏障能力强,对脑转移患者效果显著,需遵循"好药先用"原则联合化疗/放疗。其应用推动多学科融合,但治疗程序化复杂对医生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促进外科技术革新。
张卫东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肺癌筛查需关注烟草暴露、空气污染等高危因素,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肺结节管理遵循"基线筛查-年度随访-多学科干预"路径:非实性结节或小实性结节建议年度筛查,大结节需抗感染后复查或多学科会诊。确诊患者经支气管镜/经皮穿刺活检后,联合影像科评估并启动MDT讨论,局部晚期患者需制定个体化方案。电子导航支气管镜结合AI可提升诊断精度,热消融等局部治疗技术持续创新。
李秀英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人工智能在影像诊断中普及,可提高肺结节诊断时效性并减少漏诊,但需结合临床经验鉴别。AI数据需及时更新,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MDT模式已开展十年,主要解决复杂病例,呼吸科医生从肺功能角度参与治疗方案制定。合并严重COPD患者需评估疾病状态,通过戒烟、肺康复等综合治疗改善肺功能,多学科动态调整方案。
湖南省人民医院通过多学科深度协作,构建了覆盖诊断、治疗、随访的全病程管理体系,为肺癌患者提供了精准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体现了现代医学的科学与人文关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