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目前,我国已进入以心血管疾病为首的慢性疾病高负担期,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控迫在眉睫。在心血管疾病防控过程中,层出不穷的各类问题也对医生认识疾病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指导下的“进·阶研究基金”项目于2016年应运而生。
12月18日,“进·阶研究基金”五周年庆典活动在2020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第十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2020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成功举办。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编辑部主任、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医学部总监史红女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南楠医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戚志勇医生等,以及来自全国的临床医师通过线上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庆祝进·阶研究基金成立五周年
葛均波院士在致辞中指出,对于疾病,我们的认知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1913年学者提出“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以来,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明确,经历了从病理、动物实验、流行病学、到大规模临床干预试验的漫长科学历程。葛均波院士强调,除了将自己培养成一名有责任心的医生以外,临床医生应深入探讨疾病发生背后的机理。
近些年心血管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研究层出不穷,令人鼓舞。但不得不承认,目前中国特别缺乏原创性研究,国际主流的临床研究开展和临床循证指南的制定很少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心血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什么我们总是抽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说的却是动脉粥样硬化,为什么不叫静脉粥样硬化呢?”对于这样常见的问题,没有人刨根问底。而十多年前葛均波院士为此进入实验寻找答案。葛均波院士表示,临床医师在工作中不仅要对未知保持好奇心,更要对“习以为常”保持好奇心,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不断提出质疑并深究到底。心血管事业的发展依赖于我们每一个人临床医生,期待未来能出现更多原创性研究,为心血管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葛均波院士致辞
恰逢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成立五周年之际,“进·阶研究基金”也迎来了五周岁生日。作为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医学部总监,史红女士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秉承“开放创新、合作共赢、持续协调”的理念,以最大的诚意团结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中国心血管事业的蓬勃发展。其中,“进·阶研究基金”的创立和发展便是这种理念驱动下的合作典范。以“进·阶研究基金”五周年为契机,总结以往的合作经验和产出成果,科学评价研究项目的实施和人才培养。此外,史红女士表示,“进·阶研究基金”的设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激发创作思维,提高科研能力的平台。希望未来医院能进行联合申报,输出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希望未来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项目,持续跟踪并累积相关数据,进一步丰富临床证据。未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医学部将在研究设计和成果发表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史红主任致辞
作为2019“进·阶研究基金”优胜奖的得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南楠医生以“从ASCVD病生理特征进一步优化降脂治疗策略”为题,基于目前的证据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心得。
南楠医生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戚志勇医生以“PCSK9 Enhances Platelet Activation, Thrombosis, and Myocardial Infarct Expansion by Binding to Platelet CD36”为题,分享了其所在团队于今年9月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成果。
戚志勇医生
在两位讲者向在场及线上观众传递了最新的心血管领域知识后,史红主任总结道,虽然我们对疾病的探索过程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在持续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将越来越深刻。
来源:心血管健康联盟信息平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