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陈功教授:“扶正祛邪”,关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状态

2019-12-12作者:商务发展中心二中心-刘娟观点
免疫调节治疗

以手术为主的实体肿瘤综合治疗理念为患者提供了治愈的机会,但手术创伤、麻醉、输血、低温、术后感染等围手术期因素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免疫抑制,如NK细胞、巨噬细胞活性下降,清除循环肿瘤细胞能力减弱;Th1/CTL功能受损及免疫因子IFN-γ、TNF-α、 IL-2分泌减少。术后免疫抑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也会对后续辅助化疗的耐受性及肿瘤长期预后带来影响,增加术后转移复发风险。

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剂或可助益

    手术,作为实体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其价值不言而喻。如何避免术后并发症从而取得更好疗效,肿瘤学家对此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肿瘤手术适应证,二是关注术后并发症与围手术期治疗。现代肿瘤学精准诊疗手段为明确肿瘤手术适应证提供了保障,在此背景下,应重点关注第二个方面。

    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应从术前评估、微创、改善围手术期免疫环境三个方面开展围手术期相关工作。手术对机体来说是一种创伤,其引起应激反应与免疫状态改变,且营养状态不良可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快肿瘤进展,因此术前评估非常重要。鉴于手术创伤不可避免,通过创伤控制与微创手段可减少外科手术的创伤与应激。此外,通过术前营养支持,围手术期适当使用胸腺法新等免疫调节剂,可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微环境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免疫功能,减少相关的炎症与创伤。此外,除围手术期血常规、生化常规检查外,建议临床考虑对免疫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例如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评分等,从而尽早发现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给予主动干预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尽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对的时间,对的环节,3T治疗理念或可实现“扶正祛邪”

    T淋巴细胞,被称为“清道夫”、“人体卫士”,其在人体免疫中担负着重要角色,类似于社会中警察的角色。T淋巴细胞在维持人体免疫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机体清除肿瘤细胞、细菌、病毒、异物等,都需要T淋巴细胞首先完成识别工作。在T细胞发挥作用的过程中,T细胞过度激活及抑制都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当用药错误或异体物质等异形抗原错误地刺激T淋巴细胞时,可能会引起T细胞过度激活,从而引发超敏反应。但在多数情况下,T细胞功能会出现抑制,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肿瘤细胞会分泌抑制性炎症因子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减少T淋巴细胞数量,造成免疫逃逸,而在手术应激状态下,抑制性炎症因子的释放将进一步增多,造成患者免疫功能持续下降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状态。

    一旦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肿瘤细胞将进入活跃期,这可能会导致肿瘤出现转移或进展。在临床上,部分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很快发生肿瘤转移。这提示我们,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整体免疫功能呈下降趋势,其中以T淋巴细胞功能衰退为主要表现,因此如何在围手术期维持或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达到正常乃至稍高水平,这是未来临床应重点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T细胞在机体免疫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赛生公司提出了肿瘤术后“3T”免疫治疗理念,即在术后免疫功能发生改变的重要窗口期—围手术期开始(Timing)使用胸腺肽α1(Tα1,胸腺法新)并给予患者全程治疗,从而提高T淋巴细胞功能,有利于肿瘤术后长期预后。对于该理念,本人还是非常赞同的。

    举例来说,抗肿瘤治疗通常于肿瘤患者术后3周启动,在手术后到辅助治疗前的这个“窗口期”,当主瘤被切除后,因接触抑制的解除,血液中残留的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将加快,加之围手术期T细胞功能抑制及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残留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所以,在这个没有抗肿瘤治疗的“窗口期”,通过改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抵抗肿瘤的作用,是非常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理念的。

    本人所在中心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手术中通过门静脉系统、腹腔、肠腔三条途径为Ⅰ/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注射了5-氟尿嘧啶(5-FU,1g/㎡)以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围手术期短时间化疗可明显改善术前CEA升高患者预后,而这正是围手术期“祛邪”的一个典型例子。那么,从“扶正”的角度而言,在围手术期这个窗口期,通过免疫增强剂等手段改善免疫环境与T淋巴细胞功能,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及应用前景的。

    围手术期5-FU“祛邪”已经得到了验证,但免疫干预“扶正”仍然有待临床研究及实践的进一步探索及验证,我相信两者能够发挥1+1>2的协同作用。总体而言,3T治疗理念抓住了窗口期、T细胞及Tα1这三个核心要点,具备科学依据,未来还需要学会、企业与临床医生共同配合,开展严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