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0年10月23~25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分会2020年会暨第五届华夏医学胸外科论坛、2020第九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在杭州盛大开幕。
本次大会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浙江省抗癌协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承办。大会邀请国内外胸外科领域著名专家、中青年才俊就目前胸外科领域热点问题进行广泛交流,涉及胸外科微创技术、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胸外科快速康复等领域,并且对如何开展胸外科临床科学研究及转化医学研究等相关科研领域进行探索,为线上、线下与会者提供共同研讨胸部疾病的规范化、个体化及微创化治疗平台和交流机会。现将本次大会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开幕式
随着一段气势恢宏的开幕视频,第九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拉开帷幕。本次大会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坚教授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石彬教授联合主持。
胡坚教授
石彬教授
大会伊始,大会执行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坚教授发向本次参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同道表示了热烈地欢迎和诚挚的谢意,并隆重介绍了到场的与会嘉宾,他们是杭州市人民政府陈卫强副市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许国强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中日友好医院刘德若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杰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毛伟敏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兰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牟巨伟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刚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中元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顾春东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刘建阳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马金山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少华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石彬教授、北京医院佟宏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顺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闫天生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修义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合林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临友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毅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陈奇勋教授、浙江省台州医院朱成楚教授。
胡坚教授
接下来,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许国强副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表示,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已经召开了第九届,在业内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已俨然成为了国内胸外科的品牌学术盛会,这离不开各位专家同道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在新冠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胸外科专家能够莅临本次会议传经送宝、授业解惑,充分体现了各位专家对本次会议的关心和支持。本次大会内容丰富,覆盖了从微创外科到综合治疗再到康复医疗等方方面面,相信大家在这一高规格的学术交流平台一定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许国强教授
之后,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卫强发表开幕词,他感慨地指出,自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后,大家深切感受到了整个世界的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尽管我国在疫情防控中交出了满意答卷,但是生产和生活的秩序仍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的学术会议也采用了线上线下参会的新模式,在此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起来探讨学术发展,分享学术成果,也希望未来能够加强科普知识的传播,让整个民族加强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共同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陈卫强副市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也特别发来了云端致辞,他首先代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外科分会向本届西子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也对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来参会表示了衷心感谢。近年来,胸外科的发展突飞猛进,在胡坚教授的领导下,西子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在胸外科的新技术传播和理念推广中不遗余力,相信一定能促进浙江省乃至全国胸部疾病临床实践的规范化及个体化。
赫捷院士
接下来,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刘德若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次西子论坛从时间到规模上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能在这一特殊时期与大家相聚一堂,分享胸外科学术进展,机会难能可贵。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手术数量、技术应用还是科研进展、学科建设方面均成绩斐然,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推出的中国医院专科声誉和综合排行榜中跻身全国前十名,相信各位同仁在本次大会平台上通过交流技术、碰撞思想,一定能助力我国胸外科的学科建设和长足进展。
刘德若教授
随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支修益教授发表致辞,他表示,作为一个胸外科医生,他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本次年会,也对今后的学科发展,特别是防治工作做出了殷切希望。他指出,今后胸外科医生不仅要做好手术,还应重视肺癌预防、早诊、筛查的全程管理。目前,中国胸外科的发展势头令人欣喜,国内外都有了品牌会议及论坛,也希望今后在整个胸外科学术交流平台上,继续加强交流、促进和融合,整合各学会、协会的相关力量,协调学科发展,描绘未来更加美好的蓝图。
支修益教授
最后,浙江省抗癌协会毛伟敏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目前肺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对胸外科的学科发展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浙江省肺部肿瘤诊治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坚教授团队作出了极大贡献,这也离不开国内各位专家的支持与帮助。最后,他希望本次大会能为我国胸外科学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紧跟国内外最新进展,和谐发展、协作共赢!
毛伟敏理事长
签赠仪式
《胸外科学临床及学术研究年鉴2020版》现场签赠气氛热烈
学术环节撷英
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增强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在胸外科门诊越来越多的≤2 cm的肺癌被检查出来。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刘德若教授针对≤2 cm磨玻璃结节肺癌,就如何根据高分辨CT选择外科处理术式进行了精彩报告。
刘德若教授
支气管袖式切除术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最佳手术方式,但以往多需要开胸手术才能完成。来自美国天普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的Abbas教授带来了机器人辅助肺叶袖式切除术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Abbas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姜格宁教授梳理了中国大陆胸外科的最新临床研究,让我们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
姜格宁教授
近年来,免疫治疗开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来自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周彩存教授对目前NSCLC免疫治疗进展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及点评。
周彩存教授
在学习新技术的同时,把握手术操作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江苏省人民医院陈亮教授则以“肺段切除的质量控制”为题,就肺段切除术的技术流程和质量控制给出了清晰的指引。
陈亮教授
根据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印教授对中国食管癌治疗现状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总结。
李印教授
免疫治疗新辅助治疗是近年来的新兴治疗手段,能够使机体产生长期免疫记忆,对于预防肿瘤复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并非每位患者都能从中获益,如何筛选获益人群成为临床热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兰军教授从免疫微环境入手,深入探讨了多种免疫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影响。
张兰军教授
除主论坛外,本次论坛还开设了24日下午的菁英分论坛、微创分论坛以及25日下午的肺癌防控与高新技术分论坛、精准诊疗/ERAS/护理分论坛,就胸部肿瘤不同癌种的外科手术经验、综合治疗手段以及全程化管理和康复治疗等议题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和热烈的讨论,特别是各项新兴技术的应用分享让与会者目不暇接,相信必定会促进胸外科手术的技术创新和治疗的思维变革。
编辑 中国医学论坛报 郝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