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这种细菌不消灭,全家都可能得癌!

2024-11-02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非原创

有一种细菌堪称“社死菌”

人感染后可能导致口臭

不仅如此

它还会破坏胃黏膜

引起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

更糟糕的是

这种细菌还会“祸害”别人

接吻、一起吃饭、共用餐具等

都可以造成传染

它就是——幽门螺杆菌


01

我国2人中就有1人感染!

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有四大表现


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强、毒性大、抵抗胃酸能力强等特点,能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并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2023年6月初发布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指出,我国居民幽门螺杆菌总体感染率近50%。


绝大部分胃癌病例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2018年全球胃癌病例相关数据显示非贲门胃癌占全部胃癌的82%,其中约90%的非贲门胃癌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


大部分的人感染上幽门螺杆菌不会有明显症状,但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以下表现,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


1.口臭:尿素酶在胃内分解,可能会随呼吸道排出,导致口腔产生异味;


2.腹痛: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引发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部疾病;


3.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肠胀气、嗳气、胃肠蠕动慢等;


4.反酸、嗳气:幽门螺杆菌会促进胃酸大量分泌。


02

感染幽门螺杆菌=胃癌?

孩子需要一起检查吗?


很多人担心,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癌吗?


并不是。其实胃癌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饮食、遗传、环境等,另外,从幽门螺杆菌到胃癌,需要15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所以,感染幽门螺杆菌不必过于恐慌,及早根治才是关键。


如何进行筛查呢?

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胃镜下取胃黏膜行快速尿素酶试验了解有无感染。


非侵入性的方法:包括抽血查Hp抗体,留大便查Hp抗原,查13C或14C呼气试验。现在医院里应用较多且能够提示是否正在感染的是呼气试验,“吹口气”就能检查,方便快捷。


那么,如果大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小孩要检查吗?


一般来说,14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常规检查幽门螺杆菌。即使有家庭成员已经明确感染,也没必要带孩子去做筛查。因为有一部分孩子感染后,可以不治而愈,而且过早使用抗生素也对儿童健康不利。


03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这6点很关键!


想要早期预防,远离幽门螺杆菌,避免传染给全家,应养成以下6个好习惯:


实施分餐制

使用公筷、公勺,是预防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细菌通过唾液传播的机会,确保个人饮食卫生。


不要给孩子“口对口”喂饭

婴幼儿的胃黏膜较为脆弱,且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注意饮食卫生

尽量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食物和饮用水,选择新鲜、卫生的食材。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洗手。


注意口腔卫生

每三个月换一次牙刷,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减少幽门螺杆菌在口腔中的滋生。

餐具定期消毒

幽门螺杆菌不耐热,应定期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确保餐具的卫生。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能帮我们发现早期幽门螺杆菌感染,特别是对于有胃部疾病和胃癌家族史的人来说,更要注重定期的体检筛查。


来源:浙江省肿瘤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