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减肥和降糖新药、蔡军STEP和武阳丰代盐研究上榜!

2022-01-26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非原创 用药安全合理用药

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2021年心脏病和脑卒中研究领域关键进展榜单。

 

减肥新星:司美格鲁肽

 

2021年心血管领域的最大进展是,美国FDA批准司美格鲁肽用于长期体重管理。司美格鲁肽被誉为体重管理领域的一个突破和“洗牌者(game-changer)”。

 

一系列研究表明,作为一类降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对无糖尿病的人也有明显的减肥作用。

 

三项纳入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研究显示,应用司美格鲁肽68周后,体重可减轻15%~18%。

 

SGLT2i:降糖药进军心衰领域

 

2021年,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在心血管领域大放异彩,成功让心衰治疗从“金三角”治疗时代跨入“新四联”治疗时代。

 

多项研究证实,SGLT2i有明确的心血管获益。

 

SCORED研究显示,在合并慢性肾脏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SGLT2i索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因心衰住院或紧急治疗以及心血管死亡风险。

 

在另一项安慰剂对照研究——SOLOIST-WHF研究中,索格列净在近期心衰恶化的糖尿病患者中显示出了类似的获益。

 

EMPEROR-Preserved研究显示,SGLT2i恩格列净对舒张性心衰这种难治性疾病也有明显益处,而且,不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

 

控制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两药上榜

 

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控制方面,2021年有两种药物进入AHA关键进展榜单:非奈利酮、Efpeglenatide。

 

非奈利酮是首个非甾体类的选择性盐皮质受体拮抗剂(MRA)。FIGARO-DKD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非奈利酮可明显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降幅13%),主要是心衰住院风险的降低。

 

这一研究结果,使得非奈利酮于2021年7月获批用来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肾病进展。

 

Efpeglenatide是一种基于exendin-4结构(动物GLP-1)研发的GLP-1 RA,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在AMPLITUDE-O Ⅲ期研究中,心血管高风险(有心血管病史、或肾脏病+至少1个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该药后,危险因素结局明显改善,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脏病、脑卒中、因心血管病或未知原因死亡)发生风险明显降低(降幅27%)。

 

两种致死性疾病:精准医疗打开治疗新大门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和Duchenne肌肉营养不良症是两种致死性疾病,常累及心肌。

 

研究表明,获诺贝尔奖的CRISPR-Cas9精准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改变这两类疾病的预后。

 

降压:两项中国研究独占鳌头

 

2021年,在降压领域,两项中国研究被列入AHA年度关键进展榜单。

 

其中一项是阜外医院蔡军教授领衔的“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的干预策略研究(STEP研究)”。

 

另一项是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武阳丰团队领衔的“代盐对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影响(SSaSS研究)”。这两项研究均发表在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蔡军团队的STEP研究证实,对于60~80岁的高血压患者,强化降压更有益。

 

该研究覆盖中国42个中心,纳入8511例60~80岁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入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降压目标分别为110~<130 mmHg和130~<150 mmHg。

 

中位随访3.34年的结果显示,强化降压组总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了26%,中风和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均降低33%,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风险降低73%,冠脉血运重建风险降低31%。

 

AHA指出,这一研究结果支持目前的美国高血压指南,即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收缩压目标值应<130 mmHg。

 

武阳丰团队的代盐研究,则是在餐桌上成功控制血压的典范。

 

该研究证实,用低钠含钾代盐取代普通食盐,可显著降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脑卒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

 

该研究覆盖中国600个村庄的20995例心血管高危成年人,这些人要么有脑卒中病史,要么有控制不好的高血压,平均年龄65岁。

 

研究者按1:1比例将这些村庄随机分组,其中有的村民使用含钾代盐,有的继续使用普通食盐。

 

平均4.7年的随访期间,与一直使用普通食盐者相比,改用含钾代盐者的收缩压平均降低3.3 mmHg,脑卒中减少了14%,主要不良心血管病事件减少13%,全因死亡减少12%。

 

新冠肺炎:将年轻人的心脏健康送上热搜

 

新冠病毒和新冠疫苗,使年轻人的心脏健康面临少见但严重的挑战。

 

欧洲研究人员发现,儿童中出现了一种与新冠病毒相关的情况——多系统炎症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可导致心脏、肺部、肾脏、脑、皮肤、眼睛以及其他器官出现很严重的炎症。

 

具体的心脏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休克、射血分数降低、冠脉扩张、心包积液。大多数孩子体内炎症标志物明显升高,大约2/3的孩子既往有感染新冠病毒的证据。

 

另有研究发现,年轻人接种辉瑞的BioNTech疫苗或莫德纳新冠疫苗后,有发生心肌炎的现象。但研究者指出,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心肌炎很少见,且大多数病例为中重度,最终可恢复正常。

 

因此,AHA继续建议成年人以及符合条件的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并指出,一些正在开展的研究证实,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心脏并发症、中风、血栓等问题的风险远远大于接种新冠疫苗后的风险。

 

接种流感疫苗,可保护心血管系统

 

一项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的大规模研究证实,心脏病发作或接受有创冠脉治疗后72小时内接种流感疫苗,可带来长久的心血管获益。

 

1年随访结果显示,与注射安慰剂生理盐水相比,接种流感疫苗的心脏病患者出现心脏病发作、冠脉血栓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28%,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41%。

 

中风救治:时间就是大脑

 

在脑卒中领域,2021年的两项关键性研究再次证实,时间就是大脑。中风后快速去除脑血管血栓、恢复血流,可减少大脑损伤。

 

在BEST-MSU观察性研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移动卒中单元接受治疗,与急救系统提供的治疗相比,可获得更好的功能结局。

 

ANGIOCAT研究显示,怀疑大血管阻塞的中风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跳过急诊,直接送去做血管造影,可更快地接受血管内治疗,减少严重残疾的发生。

 

STROKE-AF研究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中风后的房颤风险。

 

该研究显示,在中风患者中,与常规体外心脏监测相比,中风10天内在体内置入一种心脏设备进行长期监测,可更好地发现房颤。

 

孕妇的心脏健康状况,关乎母婴预后

 

研究表明,美国孕妇孕前的心脏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这严重威胁妊娠结局,增加未来的心血管风险。

 

另一项研究显示,孕妇的心脏健康状况差,不仅会影响自身孕期以及产后数月的预后,还会危害孩子至青少年期。

 

与母亲孕期拥有理想心血管健康状况的孩子相比,母亲孕期心血管健康状况差的孩子进入青少年期后,心血管健康状况最差的风险增加近7倍。

 

抗栓治疗:少即是多

 

一项名为MASTER DAPT的国际研究表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出血高风险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疗程缩短至1个月安全、有效。

 

一项美国研究提示,在房颤和(或)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中,与仅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相比,在此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同时并不会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单片复方制剂:预防心脏病的良策

 

在心血管病预防方面, 包含降脂降压药的单片复方制剂,可带来广泛的公共卫生影响。

 

一项名为TIPS-3的大规模国际研究表明,在无心血管病但处于中等心血管风险的中老年人(男士≥50岁、女士≥55岁)中,包含辛伐他汀、氢氯噻嗪、阿替洛尔、雷米普利的单片复方制剂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