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荣登JAMA!唐亚梅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显示——对于血管内再通后的AIS患者,动脉内使用阿替普酶可提高90天时获得极佳结局的可能性!

2025-10-19作者:论坛报寒夜资讯
原创


2025年10月13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唐亚梅教团队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题为“Intra-Arterial Alteplase After Successful Endovascular Reperfusion in Acute Stroke”的文章——旨在评估经机械取栓实现再通成功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动脉内使用阿替普酶是否能改善其功能预后?小编将研究重点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image.png




研究背景



因大血管闭塞(LVO)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约占24%~46%,机械取栓术则是此类患者的标准血运重建治疗手段,其能有效恢复血流并保护缺血半暗带,进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然而,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在发病90 d时可实现功能独立,这凸显出目前亟需辅助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PEARL研究则旨在探讨,对于发病24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采用动脉内阿替普酶治疗相较于单纯标准治疗,在改善患者90 d功能预后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设计



本研究在中国28家医院开展,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终点设盲的随机临床试验。

纳入标准:症状发作24 h内、因前循环LVO引发脑卒中,且在取栓治疗后实现成功再通[扩展脑梗死溶栓(eTICI)评分≥2b50]。允许患者接受基于指南推荐的静脉溶栓治疗。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1:1随机分为动脉内阿替普酶治疗组(剂量为0.225 mg/kg,最大剂量20 mg)或标准治疗组。

主要结局指标: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或1分的患者比例,该指标提示极佳结局。

次要结局指标:① 基线至随访期的脑梗死体积增长;② 24 h计算机体层摄影(CT)灌注成像中Tmax>6 s的体积;③ 90 d mRS评分(分别分析评分为0、1、2分及 0、1、2、3分的情况);④ 90 d mRS评分的有序分析;⑤ 48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0或1分,或评分较基线降低10分及以上;⑥ 90 d生活质量评估。

安全性指标包括:随机分组后36 h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或任何类型的颅内出血(ICH),以及90 d内全因死亡率。






研究结果



1. 研究纳入了2023年8月1日~2024年10月16日共324例患者,阿替普酶治疗组(干预组)164例,标准治疗组(对照组)160例,两组均各有1例患者失访。患者中位年龄为68岁,其中女性99例(30.6%)。

2. 主要结局指标:动脉内阿替普酶组163例患者中,73例(44.8%)在90 d时mRS评分为0或1分;标准治疗组159例患者中,48例(30.2%)达到该评分[校正危险比(RR) 1.45,95%置信区间(CI) 1.08~1.96,P=0.01]。

3. 次要结局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4. 安全性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36 h内sICH:动脉内阿替普酶组为4.3%(7/164),标准治疗组为5.0%(8/160)(校正RR 0.85,95%CI 0.43~1.69,P=0.67)。

36 h内发生任何类型ICH:动脉内阿替普酶组为32.9%(54/164),标准治疗组为26.9%(43/160)(校正RR 1.22,95%CI 0.92~1.63,P=0.17)。

90 d全因死亡率:动脉内阿替普酶组17.1%(28/164),高于标准治疗组11.3%(18/1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风险比(HR) 1.60,95%CI 0.88~2.89,P=0.12)。


image.png

图1 患者90 d mRS评分分布情况


image.png

图2 主要疗效结局指标、次要结局指标及安全性指标






研究结论



对于经机械取栓实现血管内再通成功的前循环AIS-LVO患者,采用动脉内阿替普酶治疗可提高其在90 d时获得极佳结局的可能性。尽管接受动脉内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其全因死亡率及任何类型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END
图片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神经编译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