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专访】李建勇教授:提升淋巴瘤诊疗水平,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规范化!

2023-05-19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原创

血液立即学习(1).jpg


近年来,淋巴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新药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回顾我国临床诊疗实际现状,梳理淋巴瘤的临床困境,核心还是三个字:规范化


「13天实战慢淋」

血液立即学习(1).jpg

目前在我国,各地区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基层医院,在实现规范化诊疗方面仍有很大难度。


致力于提升临床医生对常见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国医学论坛报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李建勇教授团队合作,特别策划了 「13天实战慢淋」 体系化培训。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同时专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建勇教授,分享立足基层的淋巴瘤诊疗经验。


如何打破地域的限制

提高我国淋巴瘤患者的整体治愈率?


“这个问题真的很有价值”,李教授肯定道,我国淋巴瘤诊疗水平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一线城市、医疗水平发达的地区,治愈率可以达到60%以上,与欧美发达国家持平。但放眼全国,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到40%,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年轻的患者还有机会到大医院,年龄大的、条件不好的,实际上大量在基层,所以只有基层淋巴瘤诊治水平提升了、做好了,我国整体的水平才能改善”,李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何打破地域的限制,提高我国淋巴瘤患者的整体治愈率?如何能让淋巴瘤患者活得更好、活得更久?“这是我们要做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在江苏省,我们成立了淋巴瘤基层工作组,面向县级医院的血液科,帮助基层提高诊疗能力,尤其关注规范化诊疗水平的提升。”区域内淋巴瘤诊疗水平高的单位与相应的区、县进行挂钩,形成区域内的帮扶,有更好的可执行性,也更有机会发挥更实用的价值。


李教授团队目前正在开展的另一项工作是针对基层医疗单位的调研,采集基层诊疗水平的真实数据。从源头开始梳理,比如从第一步的收治患者做起,基层收治的患者有怎样的临床特征,是否按照标准进行了分期,药物使用是否遵循了规范的用法用量,是否进行了规范化评估,是否进行了随访……“摸底调研清楚了,才能精确了解每个基层单位的薄弱环节,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李教授说道。


“目前我们国内要做的,

规范化是最最最重要的”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一类关注度很高的疾病,也是李教授团队多年来深耕的领域。


李教授向《中国医学论坛报》介绍道,CLL/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具有特定免疫表型特征的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数据统计显示,CLL/SLL是西方最多见的白血病类型,占到全部白血病的25%~35%,欧美人群中年发病率达到(4~5)/10万。


亚洲人群CLL/SLL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CLL/SLL多为老年发病,欧美报告的中位发病年龄在70~75岁,而中国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


“由于以前缺乏有效药物,我们对CLL/SLL的系统了解、认识不够”,李教授介绍道,近年来CLL/SLL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新药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CLL/SLL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具有了更实际的意义。


“目前我们国内要做的,规范化是最最最重要的”,李教授连续使用了三个“最”字,表达了对我国CLL/SLL诊疗的殷切希望,诊断的规范化,药物使用的规范化,李教授还特别强调了对治疗指征的规范化认识,不是所有的CLL都需要治疗,需要满足一定的治疗指征,新药进展突飞猛进的当下,把握启动治疗的规范化指征,更显得格外重要。


“如何把各类治疗手段结合起来,

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


免疫治疗在淋巴瘤诊疗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谈及在临床实践中关于免疫治疗的应用体会,李教授介绍道,当下最重要、大家认可度最高的免疫治疗就是单克隆抗体,现在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也逐渐上市,三特异性抗体的相关工作也在进行中。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CAR-T)也是一类受关注的免疫治疗手段,在复发/难治CLL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异基因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理论上讲也是一种免疫治疗。还有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单抗等也是免疫治疗的重要进展方向。


蓬勃发展的前景是可喜的,后续的工作重点是如何把各类治疗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包括以上提到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怎么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放在一个整体当中,我觉得是今后的一个方向,怎么利用多种治疗药物、多种治疗手段,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是值得花大功夫的,也是我们未来持之以恒的工作方向。”


图片
 名家“壹”席话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淋巴瘤学科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想要当好淋巴瘤科医生,对于刚入行的年轻人,您有哪些宝贵的建议?




李建勇教授

图片

我觉得重中之重,第一个要强调的还是“规范化”,要了解、熟悉各类诊疗指南、共识,临床工作做到有“典”可依。


淋巴瘤治疗新药很多,我们经常强调个体化治疗,但在这之前,我们更需要解决的是规范化的问题。做到规范以后,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国淋巴瘤的诊疗水平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规范化是基础,再强调各类新药、新疗法的应用。


同时,对于年轻医生来说,参加、参与各类培训、学术会议,也是很好的成长机会。


审阅: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建勇教授

记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潘慧敏


【点击海报,免费参与培训】

无二维码 海报.png

☝点击海报,参与免费培训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