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阜外医院赵雪燕/袁晋青教授团队研究:术前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预测介入术后长期缺血事件的发生 | AHA23

2023-11-15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点击上图,进入专题




AHA23专题报道

2023年11月11-13日,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23)在美国费城以线下的形式举办,中国医学论坛报将持续为各位报道AHA23最新资讯。很多中国的研究及病例报告登上了AHA的舞台,我们将为读者传递AHA中国声音,本文将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雪燕/袁晋青教授团队的研究。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李毓龙 赵雪燕 袁晋青



前言

在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23)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雪燕/袁晋青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进行了壁报展示,研究生李毓龙报告了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术前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预测PCI术后长期缺血事件的发生,且相较于传统的划分点[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最大振幅(MAADP)≥47],新的划分点(MAADP≥41.8)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研究背景



以血小板功能检测为指导的个体化抗栓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血小板功能检测对接受PCI治疗人群长期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探讨基于血栓弹性图的MAADP指导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是否与PCI患者5年缺血性事件相关。该研究分别选取传统MAADP分界点(47)和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选取的最佳MAADP分界点(41.8)进行分析。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次要终点是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血运重建和卒中。



研究结果



根据传统分解点(MAADP≥4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图1)显示MAADP对心血管死亡和MACCE均无预后价值(P>0.05)。对于最佳分界点(MAADP≥41.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图2)显示MAADP分别与心血管死亡(HR=1.484, 95%CI 1.043~2.111, P=0.028)和MACCE(HR=1.138, 95%CI 1.018~1.272, P=0.023)独立相关。

图1 传统分界点下MAADP对心血管死亡(左)及MACCE(右)的预测价值

图2 新的分界点下MAADP对心血管死亡(左)及MACCE(右)的预测价值



研究结论



该研究聚焦血小板功能检测对识别长期缺血事件高风险个体的预测价值,并提出了一个新的血栓弹力图分界点来评估缺血事件的预后,证明MAADP≥41.8与5年心血管死亡和MACCE相关。未来,对于此类高风险人群进行个体化抗栓治疗是否能改善心血管不良结局值得进一步研究。



袁晋青教授简介

袁晋青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冠心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机理和预防的实验研究》的主要申请者及完成者之一,该课题获首届中华医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国家“十五”,973子课题《镁合金血管支架的生物适配机制》的研究。国家“十二五”课题分课题《中国冠心病人群氯吡格雷抵抗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主要申请者及完成者。先后承担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课题 《中国冠心病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评分系统的研究》一项。


●已在专业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在国际著名杂志EHJ发表论文1篇。参与撰写《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攻克CTO——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等多部临床专著,其中副主编2部。


●学术任职:美国FACC,欧洲FESC。中国老年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心血管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循环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第10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


赵雪燕教授简介

赵雪燕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干部病区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FACC,FESC。


研究方向:冠心病有关血栓、出血、炎症、标记物领域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相关的遗传学研究;老年心血管病研究等。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累积发表SCI文章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20分。参加ESC Late-Breaking Science会议发言,并多次在欧洲心脏病大会(ESC)、美国ACC、AHA、美国TCT大会进行口头或壁报学术交流。


学术任职:1.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总干事及常务委员;2.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转化医学分会委员;3.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心血管分会副秘书长;4.北京健康教育协会慢性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5. 中国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联盟委员;6.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7.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常务委员;8.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9.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精准医学分会委员


李毓龙简介

李毓龙

李毓龙,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研究生。研究生在读期间从事冠心病相关研究,目前已发表多篇SCI论文,其中以独立第一作者发表的单篇SCI最高影响因子10.0,并多次在ESC、ACC、AHA等国际大会进行壁报学术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