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指出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所有癌种中占第八位,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的2.83%,而死亡率则占到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3.96%。
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第一。
1
高危因素
早在2004年,国际癌症研究署就发布了声明: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的首要因素。我国常见的高危型HPV包括16、18、31、33、45、52、58等。除此之外,与宫颈癌相关的高危因素还有:
(1) 不良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或丈夫有多个性伴侣;
(2) 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
(3) 性传播疾病导致的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
(4) 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
(5) 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6) 其他病毒感染: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7) 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卫生习惯不良、营养状况不良等也可能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
2
筛查方法
3
筛查建议
结合有关宫颈癌筛查的推荐总结和结论以及我国的具体情况,目前建议:
一般风险人群
宫颈癌筛查应该在25岁时开始;
推荐细胞学+HPV联合筛查;
间隔时间为3年,根据情况可适当缩短筛查间隔时间;
65岁以上既往有足够的阴性筛查结果且过去25年内无CINⅡ或以上病变可终止筛查;
65岁以上,如果没有足够的阴性记录,筛查到符合条件终止;
预期寿命有限的任何年龄个体,均可停止筛查。
足够的阴性筛查结果:过去10年里连续3次细胞学阴性或连续2次联合筛查阴性,且最近一次筛查在5年内。
既往有CINⅡ、CINⅢ或原位腺癌的女性应该在病变自发消退或适当治疗后继续筛查满20年,哪怕筛查年限会超过65岁。
高危风险人群
(1) 免疫抑制状态人群:发生性行为1年内开始筛查,持续至整个生命周期;预期寿命有限的任何年龄个体,均可停止筛查;小于30岁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检查,每年1次持续3年,如果均未见异常,可每3年1次TCT检查;30岁及以上,推荐TCT+HPV联合筛查,如未见异常,每3年1次TCT+HPV检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如果新诊断为生殖器移植物抗宿主疾病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者,进一步咨询医生筛查情况。
(2) 胚胎期暴露于己烯雌酚者:每年进行1次HPV检测和TCT联合筛查及阴道镜检查。
(3) 既往或当前已被确诊为高级别癌前病变、原位腺癌:专科医生定期随诊,个体化检查。
免疫抑制状态人群(如艾滋病毒感染、实体器官或干细胞移植、炎症性肠病、透析患者、风湿免疫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
4
预防建议
一级预防
针对病因的预防—接种HPV疫苗
远离宫颈癌发生的其他高危因素
戒烟
避免不洁性生活
二级预防
宫颈癌筛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无症状宫颈癌;
重视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不适,及时就医。
来源:北京京西肿瘤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