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三大常规超全解读——便常规

2020-09-23作者:壹声经验

推荐阅读

三大常规超全解读——尿常规

三大常规超全解读——血常规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理学检查和粪便有形成分检查,可初步了解消化系统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以及间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功能状况。

image.png


1、颜色


【参考值】

棕黄色

【临床意义】

粪便颜色变化可能的原因。

image.png


2、量和性状


【参考值】

成人排便次数为3次/周~2次/天,有形软便,其量约为100~200g(干重约为25~50g)。

【临床意义】

粪便性状变化的临床意义。


3、黏液


【参考值】

正常粪便内的黏液与粪质是均匀混合的,故肉眼看不见。      

【临床意义】

①透明胶状黏液附于粪便表面,提示痉挛性便秘或黏液性肠炎。


②血性黏液附于粪便表面,提示肿瘤或肠壁的炎症。

③黏液伴脓液和血液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憩室病和肠结核。


4、寄生虫虫体


【参考值】正常人粪便中无寄生虫虫体。

【临床意义】肠道感染了寄生虫


5、直接涂片镜检


【参考值】

正常人粪便中不见或偶见,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无白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偶见少数上皮细胞。

【临床用途】

(1)白细胞:


①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较少(<15/HP)。


②细菌性痢疾时,白细胞大量出现(>15/HP)。


③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阿米巴痢疾或钩虫病)时还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同时伴夏科—雷登结晶。

(2)红细胞: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炎症(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外伤、肿瘤、肠息肉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等。


(3)吞噬细胞:细菌性病疾、急性出血性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等。


(4)上皮细胞:大量上皮细胞常见于伪膜性肠炎、慢性结肠炎、霍乱和坏死性肠炎等。


(5)肿瘤细胞:将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等。


6、食物残渣


【参考值】


正常粪便中可见少量植物细胞、肌肉纤维、结缔组织、淀粉颗粒和脂肪小滴等。

【临床意义】


(1)淀粉颗粒增多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


(2)脂肪小滴增多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腹泻及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


(3)肌肉纤维增多见于肠蠕动亢进、腹泻、蛋白质消化不良、胰腺功能严重障碍等;


(4)结缔组织增多见于胃疾患而缺乏蛋白酶时;植物细胞和植物纤维增多见于肠蠕动亢进、腹泻等[5]。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