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位肺癌领域权威专家就肺癌诊疗最新进展接受访谈,现将核心观念整理如下。
施烯教授:肺癌流行病学与精准诊疗突破
施教授指出,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吸烟仍是主要致癌因素。2022年全球新发病例达248万例,死亡181.7万人。数据显示,非小细胞肺癌占比85%,且肺腺癌比例持续上升。45岁以下患者五年生存率达76.8%,而75岁以上仅24.1%。施教授强调,通过环境行为干预、早期筛查实现早诊早治,结合驱动基因检测实施靶向治疗及全程管理,是当前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路径。
柯春林教授:立体定向放疗技术革新
科教授重点阐述立体定向放疗(SBRT)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突破性应用。该技术对无法手术的患者局部控制率超95%,五年生存率达60%-80%。对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可实现部分患者治愈。科教授特别强调,SBRT具有无创、恢复快等优势,且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存在协同效应,需多学科团队协同制定个体化方案。
刘波教授:新辅助治疗与手术策略优化
刘教授提出,新辅助治疗可使部分晚期患者获得手术机会,但靶向治疗可能增加手术难度。以克唑替尼为例,非阳性三期患者客观缓解率达95%;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提升至20%~30%,部分研究达40%。刘教授强调,需通过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方案,在降期的同时降低手术损伤。
郜峰教授:病理诊断与分子检测标准化
郜教授明确病理学检查作为肺癌诊断金标准的地位,并指出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占比超80%。他推荐检测EGFR、ALK等关键基因突变,并详细解析ALK融合基因检测的技术要点。高教授强调,需通过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多技术联检确保检测准确性,为精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本次访谈系统梳理了肺癌诊疗全链条的关键进展,四位专家从流行病学、放疗技术、手术策略到病理诊断多维度展现了当前肺癌诊疗的科学前沿,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严谨的学术指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