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4月28日,Nature Medicine期刊发表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卢铀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果显示,使用CRISPR-Cas9进行基因编辑的T细胞在临床上治疗肺癌是安全可行的。
时间拨回到2016年7月21日,Nature官网发布消息,中国科学家将开展全球首个CRISPR人体Ⅰ期临床试验。这一试验正是卢铀教授团队所领导,他们利用CRISPR技术编辑的T细胞治疗化疗、放疗以及其它疗法治疗无效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卢铀教授
该试验的具体思路是,从患者的血液中提取出T细胞,然后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PD-1基因。该基因是人体免疫反应的关键开关,删除它能够恢复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经CRISPR编辑后的T细胞在实验室中扩增后,再回输到患者血液中。研究小组希望,经过改造的T细胞经过血液循环能够回到癌症部位。
2016年10月28日,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细胞人体注射完成。这一消息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多肿瘤学家对CRISPR技术进入到癌症治疗领域感到振奋。
如今,4年过去了,卢铀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进一步证实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
具体来说,这项Ⅰ期临床试验一共招募了22名肺癌晚期患者进行测试。主要终点是安全性和可行性,次要终点是功效。根据最新的试验结果,22名招募患者中,有17名患者基因编辑后的免疫细胞足够进行回输治疗,其中有12名最终能够接受治疗。
试验流程
关于安全性方面,接受基因编辑免疫细胞回输治疗后,所有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均为1/2级。
关于有效性方面,输注后在外周血中可检测到编辑过的免疫细胞。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7周,中位总生存期为42.6周。
众所周知,脱靶效应是CRISPR技术在应用上重要的限制因素。在这项试验中,通过二代测序,在18个候选位点中,脱靶事件的中位突变频率为仅为0.05%。 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T细胞的临床应用通常是安全可行的,未来的试验应使用改进的基因编辑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
来源:生物探索 中国生物技术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