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肺栓塞规范化病例临床实战| 第17期:补救性溶栓失败后机械取栓一例

2019-12-03作者:CMT快讯经验
呼吸病例



微信截图_20191203110512.png

病例类型:疑难病例


13.png

年龄:54

性别:

主诉:发热2周,胸痛5天,痰中带血2天,晕厥2分钟

现病史:2周前因着凉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4℃,感畏寒,无寒战,伴咳嗽、咳少量黄痰,自服“青霉素V钾片”10天,症状无好转。5天前出现双侧“胸膜炎样”胸痛,深吸气加重,可忍受,伴轻度气短,活动耐量可,无喘息,无咯血,无心慌,于外院行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渗出影”,拟诊“社区获得性肺炎”,先后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舒巴坦、依替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静脉抗感染治疗(具体剂量不详),病情无好转,仍发热,最高体温 39℃,胸痛、气短进行性加重伴痰中带少量新鲜血丝,入住我科,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斑片渗出影较前增多”,入院当夜排尿后突发呼吸困难,四肢强直抽搐,呼之不应,,立即测Bp 86 /58 mmHg,P 99次/min,R 35次/min,持续约2分钟自行好转,急查动脉血气分析(面罩吸氧5L/min):pH 7.357、PaO2 44mmHg、PaCO2 33.7mmHg;D-二聚体 2500 μg /L;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外伤史,无疫区接触史,无宠物饲养史,吸烟史40年,平均40支/日,无饮酒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23.png

临床可能性评估: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可能性评估为高度可能——简化Wells评分:3分;初始危险分层属于非高危。

初始危险分层:中危

出血风险评估:低度可能


33.png

体格检查:T 38.2℃,P 102次/分, R32次/分,Bp 79/50mmHg,急性热病荣,神清,问答尚合理,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对称粗糙,右肺背底部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无干啰音,心脏、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对称,无浮肿。

实验室检查:pH 7.357、PaO2 44mmHg、PaCO2 33.7mmHg;    WBC 20.25×109/L,NEUT# 15.57×109/L,NEUT 76.9%,HB 136g/L,PLT 167×109/L;D-二聚体 2500 μg /L,血沉34mm/h;C反应蛋白:149mg/L;ALT 66U/L,AST 29U/L;血脂:总胆固醇6.29mol/L,低密度脂蛋白3.99mol/L;心肌标志物、BNP、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肝炎梅毒HIV正常;双下肢静脉彩超:未见异常。

心电图:

微信截图_20191203113107.png                                            

描述:窦性心律,心动过速(102次/分),新发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胸前导联T波倒置

影像学检查:

 微信截图_20191203113213.png

描述:双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大块低密度充盈缺损影,双肺动脉及分支栓塞;双肺下叶梗死,右肺下叶膨胀不全;右室/左室内径比值增大(>1)


43.png

初诊内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中高危)I型呼吸衰竭。


53.png

诊疗经过:患者如厕排尿后突发呼吸困难,四肢强直抽搐,呼之不应,持续约2分钟自行好转,急查肺动脉CTA+双下肢CTV:双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大块低密度充盈缺损影,双肺动脉及分支栓塞;双肺下叶梗死,右肺下叶膨胀不全;右室/左室内径比值增大;双下肢静脉未见确切异常。“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明确。患者一过性低血压及晕厥约2分钟(小于15分钟)后自行恢复正常,不属于高危肺栓塞范畴;简化版肺栓塞严重指数为1分(动脉血氧饱和度小于90%),伴右心功能不全及心肌生物标志物升高,故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属于中高危。首选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泵入抗凝治疗,并监测APTT 达正常值1.5-2.5倍,但患者呼吸困难及胸痛无缓解,持续面罩吸氧10L/min ,SpO2 85-91%,心肌生物标记物和转氨酶进行性升高,提示新出现心肌损伤,以及右心负荷加重肝淤血所致急性肝损害。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理论达标)3天无效,存在补救性溶栓指征,同时患者出血风险评估为低危,故予以尿激酶20000u/kg/2h方案静脉溶栓,溶栓后序贯普通肝素持续泵入并监测APTT达标,3天后患者胸痛逐渐好转,但呼吸困难仍未改善,伴间断痰中带血,发热,最高体温39.3℃,复查动脉血气分析(未吸氧状态):pH 7.489、PaO2 52mmHg、PaCO2 28.5mmHg,10L/min,吸氧下SaO2 85%-91%。考虑静脉溶栓疗效欠佳,患者转入介入治疗科行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术+肺动脉造影及Straub祛栓术。术后以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泵入联合华法林5mg日一次口服抗凝,华法林抗凝达标后停用普通肝素,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复查动脉血气分析(未吸氧):pH 7. 442、PaO2 74mmHg、PaCO2 34.4mmHg。患者病情平稳好转后出院。


63.png

出院时情况: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恢复正常,一般状况良好。

出院用药:华法林5 mg 日一次口服抗凝。

门诊随访:出院后3个月随访患者无发热、气短、胸痛、咯血,正常工作和生活,复查CT肺动脉造影提示双肺动脉充盈缺损基本吸收,RV/LV比例正常。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易栓症、免疫系统疾病和肿瘤,无明确血栓栓塞诱因,属于特发性肺血栓栓塞症,规范口服抗凝治疗1年停药。2年后门诊随访,病情稳定,无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复发,患者拒绝复查其他项目。


73.png

特点或亮点:本例患者发热伴咳嗽、咳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肺CT平扫提示双肺渗出影,极易误诊为CAP。本例患者抗感染疗效不佳、低氧血症或I型呼吸衰竭与胸部影像学病变程度“不匹配”和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阳性均提示有行肺动脉CTA行鉴别诊断指征。本例患者“规范抗凝+补救性系统溶栓”效果不佳的原因考虑为“病程超过2周,错过最佳溶栓窗”,而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Straub动力驱动的导管祛栓术,采用机械方法解决了部分肺动脉血栓开始机化的问题。

经验教训: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以表现为没有症状经检查偶然发现,也可以猝死为首发表现,临床上存在较严重的误诊和漏诊现象。一项纳入了2454名PTE患者的ICOPER注册研究表明,9.1%的患者体温超过38℃,高达20%的PTE患者可有轻度的白细胞升高(>10×109/L,但小于20×109/L),23%患者出现胸腔积液,18%表现为肺不张,17%表现为肺实质渗出影,甚至出现叶段实变影。感染可以激活炎症反应和凝血系统,故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D-二聚体可以显著升高。简化Wells评分≥2分或者D-二聚体阳性不仅与PTE相关,也可能为CAP所致。另外,27%-40%的CAP患者同时合并PTE,因为CAP是P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本例患者发热伴咳嗽、咳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肺CT平扫提示双肺渗出影,极易误诊为CAP。本例患者抗感染疗效不佳、低氧血症或I型呼吸衰竭与胸部影像学病变程度“不匹配”和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阳性均提示有行肺动脉CTA行鉴别诊断指征。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是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PTE 患者 7天和 30天的全因死亡率为17.4%,而高危PTE则可高达58.3%,故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高危患者首选溶栓治疗。对于确诊PTE患者需进一步行危险度分层:高危PTE定义为以休克或持续性低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即体循环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40mmHg,持续15分钟以上,须除外新发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导致血压下降。本例患者一过性低血压及晕厥约2分钟(小于15分钟)后自行恢复正常,不属于高危范畴。

溶栓时间窗一般定位14天以内,其中48小时疗以内为最佳溶栓时间窗,疗效最好,6~14天溶栓仍有一定作用;但鉴于可能存在血栓形成的动态过程,对于溶栓时间窗不做作严格规定。本例患者“规范抗凝+补救性系统溶栓”效果不佳的原因考虑为“病程超过2周,错过最佳溶栓窗”,而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Straub动力驱动的导管祛栓术,采用机械方法解决了部分肺动脉血栓开始机化的问题。

 

推荐理由:该病例展现的是补救性溶栓失败后机械取栓的相对重症肺栓塞患者,本例患者“规范抗凝+补救性系统溶栓”效果不佳,而介入治疗采用机械方法解决了部分血流动力学问题,为临床实战应对此类患者提供了思路。作者能够以指南为工具,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策略,并且能够结合文献资料提出循证医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价值。缺点:随访资料不甚完善,而且结尾处未显示完整资料。


微信图片_20191205093022.jpg





平台截图.png



00.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