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血管病和癌症有共同机制?2700万人分析

2023-10-14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微信图片_20230831161014.png

心血管病和癌症是全球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且癌症和心血管病经常共存。以往研究证实,心血管病和癌症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此外,两个疾病还可能有更复杂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动物研究表明,心血管病会加速癌症的进展。

近期,JACC子刊上一项研究对2700多万人的分析表明,心血管病患者癌症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癌症风险增加了20%。

图片

研究分析了2720万例患或未患心血管病的居民,平均年龄43.3岁,女性占55.7%。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

数据显示,与无心血管病的居民相比,心血管病患者的癌症累计发病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癌症累计发病率高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图1)。

图片

图1 癌症累积发病率

与无心血管病的居民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和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的癌症的风险分别增加20%和8%。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癌症风险增加11%。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校正吸烟状况、体质指数以及心衰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和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的患癌症风险仍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患癌风险仍高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

癌症亚型分析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肺癌、膀胱癌、结肠癌、头颈癌、肝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肾癌以及淋巴瘤、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的风险则显著较低。

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膀胱癌、结肠癌、肺癌、淋巴癌、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分别增加58%、53%、43%、42%、40%、42%。

研究者分析,心血管病与癌症相关通过共同的生物过程(如炎症、代谢适应等)介导的,独立于共同传统危险因素。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表明,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最重要的遗传变异存在于染色体9p21的一个众所周知的癌症基因位点,而不是调控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基因。

炎症和免疫细胞激活也与此有关。CANTOS研究显示,抗白细胞介素-1ß抗体可以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同时肺癌及癌症死亡率也均降低。

最近研究显示,淋巴瘤患者用于重新激活抗癌免疫监测机制的巨噬细胞检查点抑制剂也可减少血管炎症。

另外,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过程也与冠状动脉疾病有关,CHIP突变与心脏病联系起来的确切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但炎症小体激活被认为是这一过程的核心。

同期述评指出,该研究从共同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和流行病学角度均强调了心血管病和癌症的相互作用。新诊断癌症患者中心血管病患病率很高(17%~43%)。两种疾病具有共同风险因素,如高龄、吸烟、糖尿病、肥胖、环境暴露等(图2)。炎症和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机制是这两种疾病的共同机制。

图片

图2 癌症与心血管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双向关系及治疗相互作用

述评还指出,应特别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肺癌和结肠癌的筛查。

因研究中心血管病患者癌症的高发病率与烟草暴露无关,对于患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和没有吸烟史的患者来说,早期筛查可能有用。

需要进一步研究早发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与45岁前患癌的潜在关联。目前的研究已将肥胖、血脂异常和缺乏运动认定为早发性结肠癌的危险因素。

但述评指出,尽管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但数据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例如,没有考虑身体活动、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好文推荐TOP10


房颤的心率控制策略丨房颤诊疗


心衰合并低蛋白血症如何治疗?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丨心电图识图技巧与读图实战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适应证及超时间窗如何治疗?

 

冠状动脉瘘的规范诊治丨结构性心脏病诊疗 


二尖瓣反流的超声心动图评估要点丨结构性心脏病诊疗

 

老年高血压有哪些特点?控制目标是多少?有哪些治疗原则?一文讲清! 


房颤的节律控制策略:导管消融适应证丨房颤诊疗

 

每一步都很重要!如何通过增加步数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三尖瓣反流的超声心动图评估要点丨结构性心脏病诊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