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柳叶刀子刊:中国糖尿病患者激增,是因为基因与肥胖的双重打击

2019-12-2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糖尿病肥胖

12月24日早8:00,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柳叶刀·糖尿病内分泌学》,影响因子:24.5)在线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的前瞻性研究,该研究由我院王卫庆教授领导,是中国心脏代谢疾病和癌症队列研究(China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nd Cancer Cohort Study,4C)的分支,系统研究了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的作用,并揭示了肥胖对糖尿病病因的影响。研究认为,中国糖尿病人激增源自基因与肥胖的“双重打击”,中国糖尿病防控形势严峻,但未来可期。该研究得到宁光院士和国际著名糖尿病专家Ralph A. DeFronzo教授的大力支持。

2.webp.jpg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40年间急剧增长。1980年至2013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飙升近16倍,达到10.9%,患病人数达到1.164亿。

以往的观点认为,β细胞功能障碍是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但β细胞功能障碍不足以解释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40年间急剧增长。同时,随着国人生活方式演变,肥胖与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平行上升趋势。因此,肥胖是否影响中国糖尿病,这对探究中国糖尿病病因,以及制定行之有效的糖尿病防控策略意义重大。

本次发表的研究覆盖了40岁及以上,共94952名基线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OMA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

在随访中,共发现新发糖尿病患者共6484人(6.8%)。研究显示,在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2个因素中,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高风险的关联性更强。此外,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风险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而人群归因风险分析显示,总研究对象中约24.4%的糖尿病发生风险主要源于胰岛素抵抗,12.4%主要源于β细胞功能障碍,说明胰岛素抵抗是更大的风险因素。在正常糖耐量和糖尿病前期研究对象中,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都更为密切。

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中国的糖尿病现实更严峻:中国人同时具备了较弱的β细胞功能,以及目前较高的肥胖患病率,和伴随肥胖而来的胰岛素抵抗,从而给本来脆弱的β细胞功能增加额外打击,因此导致中国严重的糖尿病流行,患病率持续攀升。这项研究,为重新审视中国糖尿病病因特点提供了科学证据,对中国乃至其他东亚国家的糖尿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作者王卫庆指出,我们在学习国际糖尿病诊疗指南的同时,更需要结合中国人糖尿病病因特点,制定适合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指南和路径,从而更有效延缓甚至逆转中国糖尿病流行:

  • 在预防上,应倡导减肥及预防胰岛素抵抗的早期干预策略,减轻β细胞功能负担;

  • 在治疗上,应强调针对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的联合治疗,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应增加胰岛素促泌剂,并及时补充胰岛素。

宁光院士认为,该研究说明中国人糖尿病病人集合了美国地区的肥胖导致的胰岛素不敏感和日本地区的beta细胞损伤两种原因,所以,一方面中国糖尿病治疗任务比其他国家更重,另一方面,也说明磺脲类的老药对中国糖尿病依然是有效的。中国糖尿病防治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