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硬化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传统的方式,被广泛应用。多种物质曾被用作硬化剂,但到目前为止仍旧没有找到最理想的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选择血管内注射,有的选择血管旁注射,目前为止没有标准的注射方式。因为上述两大缺陷,硬化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在国际上并不被推崇。
曾经被用作硬化剂的物质包括:高渗糖、无水酒精、鱼肝油酸钠、十四烷基磺酸钠、乙醇胺油酸酯、氰基丙烯酸酯、聚多卡醇等。这些硬化剂各有优缺点,其中有些已经被淘汰了,目前还在使用的有高渗透、鱼肝油酸钠和聚多卡醇。高渗糖容易得到价格便宜,但硬化效果相对较差;鱼肝油酸钠效果好,价格也便宜,但副作用相对较大;聚多卡醇硬化效果不错,副作用相对来说也少见,但相对高渗糖和鱼肝油酸钠来说,价格略贵,是目前应用得最广的硬化剂。不仅用于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还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痔疮、肝囊肿、肾囊肿等多种疾病。
既往教科书上都说硬化剂可以注入血管内,也可以注入血管旁,都可以起到硬化止血的作用。但目前大家倾向于血管内注射。血管内注射的弊端是进入血管内的硬化剂,可以流入全身,有可能造成全身的不良反应;好处是可以直接闭塞曲张血管,硬化效果杠杠的。血管旁注射可以避免全身的不良反应,但却可造成局部的不良反应加重。目前采用的硬化剂相对来说,全身副作用和局部副作用都不太大,两种注射方式都是可以的。
现在的问题是,国内广泛应用的硬化剂注射治疗,为啥在国际上并不被推崇?这里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原因是聚多卡醇在国外并未被批准用于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也就是老外的硬化剂和国内不同。第二个原因是,想把硬化剂完全注射到血管内不是那么容易的,国外的病人总数相对来说不比国内多,而医生却比国内多,我们医生的操作熟练程度要远高于他们,把硬化剂注射到血管这种事,对中国的医生来说并不难,但对他们来说却是有难度的。综合这两个原因,硬化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在国际上并不被推崇。
胃底曲张静脉注射:回抽有血,证明注射针进入血管后,开始注射硬化剂,这里的硬化剂是用亚甲蓝标记过的,目的是方便观察。如果局部黏膜不隆起,说明注射在血管内,可以持续注射,一旦黏膜隆起,说明在黏膜下,需要停止注射。
食管曲张血管的硬化剂注射治疗:同样需要通过回抽有血,证明注射针进入血管内,通过美兰标记可以发现哪些血管被硬化了,针对没有被硬化的血管再次注射硬化剂进行治疗。
硬化剂注射有哪些并发症?
1、硬化剂中某些成分过敏。这个容易理解,只要是外来的物质进入体内都有发生过敏的风险,有的人会表现为哮喘,有的人会有皮肤表现,甚至有人会出现心搏骤停。有人吃个鸡蛋还过敏呢,遇到过敏这种事,还真的没办法去避免。
2、注射局部发生溃疡,严重穿孔。这和没有注射到血管内有关,这种并发症在应用鱼肝油酸钠的病人中容易出现,因为其硬化效果好,刺激性当然也强。
3、硬化剂引起异位血管损伤。曲张血管类似一张网,血流方向也极其不稳定,注入血管内的硬化剂,可进入到本不该进入的血管,有可能造成这些血管硬化,出现相应的表现。如进入椎静脉,引起截瘫。
4、术中大出血。在注射硬化剂的过程中,必须在血管上戳个针孔,如果病人的门静脉压力很高,这个针孔在拔针后就会出现持续的出血;甚至有些时候食管的蠕动,或者病人的呕吐,导致注射针的鞘管把血管戳个洞,引起大出血。
5、术中误吸。治疗的过程中,多少都会有些出血,血液万一进入气管,就可能引起误吸,出现术后吸入性肺炎。即使没有出血,病人自己的口水,也可能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6、术后疼痛。有些硬化剂术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胸痛,有些胸痛会持续一段时间。
7、术后发热。硬化剂毕竟通过血管注入到人体内,注射点也不可能像我们的平常打针去消毒,手术过程中一些细菌进入体内在所难免,因此术后发热也就正常了。即使没有细菌进入体内,术后硬化剂引起的血管和食管的炎症,也会引起发热。
8、术后进食疼痛或者梗阻感。疼痛和梗阻感与食管的局部炎症有关,多数几天内可缓解,严重的引起食管狭窄的病人很少见。当然,还有一些很少见的并发症。
硬化治疗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基础治疗,也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并发症相对来说并不严重,发生率也不是太高。
作者:南京鼓楼医院 张明
文章首发自消化科医生张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