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K-MB该退出历史舞台! 欧洲生物标志物研究组撰文

2021-01-27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近日,欧洲心脏协会生物标志物研究组撰文指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诊断心梗方面已无用武之地,CK-MB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微信图片_20210126135509.png

▲不同时代采用的急性心梗诊断生物标志物

 

CK-MB最开始的横空出世,是检测急性心肌损伤的重大进步,相比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和肌酸激酶(CK)等,CK-MB更敏感和更具特异性。

 

但后来,人们逐渐发现, CK-MB升高很常见,尤其是在骨骼肌损伤的外科术后、创伤、运动或伴有肾功能衰竭。


且,从胸痛发作到检测血浆中CK和CK-MB升高的时间为4小时甚至更长,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

 

目前有些地方已经不用CK-MB了。由于CK-MB波动幅度较小,一些介入医生仍然信赖CK-MB。

 

肌钙蛋白(cTn)具有高度特异性,对心肌损伤/坏死非常敏感,是诊断和分层心梗的首选生物标志物。

 

有研究发现,如果CK-MB增加而cTn没有升高的患者,预后并未恶化。在最新的欧洲指南中,CK-MB的作用进一步下降。

 

有些人认为使用CK-MB有助于检测再梗死。

以前由于这方面缺乏数据,认为cTn升高会持续数天,而CK-MB清除快。


但这一假设不对。实际上,尽管cTn较高,但仍很容易观察到cTn再次升高的意义。

另一个有争议的领域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

但有研究发现,介入术后的CK-MB是逐渐升高的,但仍然在正常范围内!


很难理解,我们有敏感性更高的cTn,还要坚持应用不敏感的CK-MB。

心脏外科术后也有类似的问题。

cTn比CK-MB更能可靠地预测死亡率。一项大规模搭桥研究中,与CK-MB相比,cTnI与5年死亡率的关联最强。


对于成本问题,一项急诊科的最新分析发现,几乎不做CK-MB,每年降低47,000美元的费用。


这还不包括人员、时间和医疗保健系统费用。而且,仅有CK-MB升高,而cTn正常的17例患者无一人发生事件。

 

专家组指出,鉴于以下原因,CK-MB该退出历史舞台!

 

1、与cTn相比,CK-MB检测心肌损伤和梗死的敏感性较低。

 

2、对可能的心梗,CK-MB无助于患者的危险分层。

 

3、因为cTn表现更好,诊断再梗死没必要再检测CK-MB。

 

4、与cTn相比,尤其是hs-cTn,心肌损伤后到能检测出CK-MB需要时间长,延迟了心肌损伤的诊断。

 

5、检测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不需要CK-MB,cTn更灵敏。

 

6、常规检测cTn医院,已不再检测CK-MB了。

 

7、检测CK-MB增加了成本,但不增加临床效益。

 

因此,ESC生物标志物研究小组建议,在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规检测中,可从生物标志物列表中删除CK-MB。


以上内容来源自:中国循环杂志



关于欧洲心脏协会生物标志物研究组的这项建议,心血管医生也有话要说。


以下撰文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令秋;首发于:孔较瘦


欧洲专家建议把CK-MB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他们错了吗?


是的


偶然看到欧洲心脏协会生物标志物研究组撰文,建议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因为它在诊断心梗方面已无用武之地,是时候对它下手了。

 

他们给出的理由如下:

CK-MB检测心肌损伤和梗死的敏感性较低。

对可疑的心梗,CK-MB无助于患者的危险分层。

肌钙蛋白表现太好,诊断再梗死没必要再检测CK-MB。

CK-MB检出时间长,延误心肌损伤的诊断。

检测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不需要CK-MB,cTn更灵敏。

常规检测cTn医院,已不再检测CK-MB了。

检测CK-MB增加了成本,但不增加临床效益。


我一直认为,相比美国的指南/共识,欧洲专家的观点比较圆润,不激进、也不拘泥不化。但是最近几年,这种趋势慢慢消失不见。


尤其本文,要CK-MB退出历史舞台的做法,基本暴露了这一届专家脱离临床,或者根本不参与临床工作的短板。

 

且看他们的给出的理由多么荒诞。

 

与肌钙蛋白相比,CK-MB检测心肌损伤和梗死的敏感性较低

 

这句话没有问题,但是一个生物标志物,除了敏感性,我们还需要特异性。

 

但凡做过住院总的心内科医生,他们每天的急会诊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肌钙蛋白升高、怀疑心肌梗死为理由的。

 

请会诊动动嘴、去会诊跑断腿。敏感的肌钙蛋白,让心内科医生每天工作量急剧增加。

 

实际上,肌钙蛋白升高的人,90%以上不是心肌梗死。它受到肾功能、心功能、肺功能,肿瘤、感染影响巨大。

 

此时,作为老司机的CK-MB,反而能提供鉴别诊断。

 

比如,一个患者复查心肌酶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有变化,而CK-MB稳如泰山,这时候基本可以排除心肌梗死导致的肌钙蛋白变化。

 

这就像去相亲:肌钙蛋白就是身材和脸蛋儿,这是判断漂亮的敏感指标。但是这两个指标很有欺骗。

 

如果你想知道对面的姑娘是不是真的好看,那就带她去游泳。衣服脱掉,就知道身材有没有作假;脸上的粉底冲掉,就知道颜值高低。CK-MB扮演的就是这个游泳池的作用!!

 

同样地,说CK-MB无助于患者的危险分层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上过《内科学》的人都知道,基层医院判断溶栓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就是CK-MB高峰提前出现。


与肌钙蛋白一样,如果CK-MB持续走高,同样提示梗死面积扩大、病情进展、预后不良。

 

所以,欧洲专家说肌钙蛋白表现太好,诊断再梗死没必要再检测CK-MB,完全是无稽之谈。

 

与肌钙蛋白相比,尤其是hs-cTn,CK-MB检出时间确实长,但是这不会延误心肌梗死的诊断。

 

任何一个合格的心内科医生都知道,如果是STEMI,那么我们甚至不会等肌钙蛋白结果就选择急诊造影明确诊断。如果是NSTEMI,一次轻微升高的肌钙蛋白,也不足以确诊。

 

肌钙蛋白和CK-MB的动态演变,至关重要。各种生物标志物检出时间窗不同,恰恰是互相补充,而不是缺陷!

 

哪怕从保护住院总、爱护介入医生的人道主义角度,CK-MB同样居功至伟。如果只看肌钙蛋白,势必造成心肌梗死诊断泛滥,增加不必要的会诊、手术、抗凝、检验… 

 

心内科医生已经够累了,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甚至可能沦为和儿科、急诊一样,后继无人。

 

珍惜身边的心内科医生,就是珍惜生命。而珍惜心内科医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另外,欧洲专家说,之所以废除CK-MB,是因为常规检测cTn医院,已不再检测CK-MB了。

 

这句话挺让我震惊的。也许人家有更好的流程进行心肌梗死的鉴别,但是这种模式肯定不适合中国,尤其基层、一线的心内科医生。

  

医学和临床工作是常复杂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肌钙蛋白再好,它不是万能的,不能用判断心肌损伤唯一标准。

 

最后,把本文转发给非心内科同事,不然他们看到肌钙蛋白升高就以为是心肌梗死,然后请你急会诊,会把你累死。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