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骨科大手术包括全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及髋部周围骨折所行手术。一方面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术后因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包括高龄、肥胖)等原因,往往具有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或肺栓塞(PE)即静脉血栓栓塞(VTE),严重影响术后的恢复甚至有致死风险。国外研究显示,髋部骨折手术后,患者总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约为46%~60%,因此,临床上一半甚至更多的患者会发生VTE。基于此原因,围手术期抗凝不容忽视。
血栓的预防措施
骨科手术的血栓预防措施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及药物预防。基础预防包括:规范的手术操作,减少内膜损伤;争取使用止血带;纠正指导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围手术期适当补液。物理预防则包括:足踝静脉泵、间歇重启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等。由于骨科大手术后的患者是VTE发生的极高危人群,所以应充分权衡患者的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利弊,合理选择抗凝药物。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特点:
1)普通肝素: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需要监测血小板变化;治疗窗窄,需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2)低分子肝素:根据体重调整剂量;无需监测凝血指标,注射剂型。
3)Xa因子抑制剂: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治疗窗宽,无需监测,服用方便,尤其利伐沙班已进入医保目录,适合广大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长期使用。
4)维生素K拮抗剂:易受食物影响,治疗窗窄,监测INR。
预防下肢血栓的时限
骨科围术期DVT形成的高发期是术后24 h内,故预防应尽早进行。而骨科大手术后初级血小板血栓盛开稳定血凝块的时间约为8 h,故越早进行药物预防发生出血风险也越高。骨科大手术后凝血过程持续激活可达4周,术后DVT形成的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对施行THA、TKA及HFS患者,药物预防时间最少10~14 d,THA术后患者建议延长至35 d。
另一方面,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出血风险较高,抗凝虽能较好地预防血栓,但同时也增加了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本身存在的出血风险,故抗凝与出血在围手术期须达到一种平衡,以获得最好的抗凝效果及最小的出血风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