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肿组团盘点消化系统肿瘤(非结直肠肿瘤)研究进展啦!

2020-12-29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原创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临床肿瘤大会之一,不但汇聚了最新研究进展,也揭示肿瘤治疗理念进化的方向。本次2020年ASCO年会首次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31日顺利闭幕,对近2400项研究进行了分享和报告。为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消化系统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我们特别邀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消化肿瘤团队,对非结直肠肿瘤领域研究进展深入点评,与读者共享。
研究一


研究题目:曲妥珠单抗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ER2过表达的食管腺癌:NRG Oncology/RTOG 1010 

摘要号:4500


微信图片_20201228161847.png

王德深教授




靶向治疗在HER2阳性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探索中进入“死胡同”,未来何去何从?

自ToGA研究为转移性HER2阳性胃癌治疗揭开了胃癌“精准医学”之门后,4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HELOISE、JACOB、TRIO-013/LOGiC和TyTANHER2靶向治疗在晚期HER2阳性胃癌一线及二线治疗的探索相继失败。本次RTOG 1010研究再次折戟不禁让我们再次沉思如何才能用好抗HER2靶向治疗这把利刃?


进一步探究抗HER2靶向耐药的机制,寻找更能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的特定人群,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胃癌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空间的异质性表现在瘤内、不同转移病灶及个体肿瘤间的异质性。此外,原发肿瘤随治疗耐药发生还存在克隆演变过程,导致时间的异质性。同样,HER2基因的扩增及蛋白表达也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胃癌的复杂异质性是影响抗HER2靶向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既往研究提示,对于临床诊断HER2阳性胃癌的患者,通过组织NGS检测及ctDNA-NGS检测胃癌基因组的变异可以帮助寻找从抗HER2靶向治疗获益的最佳优势人群。


因此,对RTOG 1010研究中患者治疗前的ctDNA及肿瘤组织进行NGS检测,分析HER2基因拷贝数的状态及其伴随基因组的改变情况,可以帮助深入分析该研究遭遇失败的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并优化后续临床研究的设计,以为HER2阳性患者带来更大疗效获益。


研究二


研究题目:围术期雷莫芦单抗联合FLOT方案与单纯FLOT方案治疗可切除的食管胃腺癌的研究(RAMSES/FLOT7):来自德国AIO和意大利GOIM的一项多中心、随机、Ⅱ/Ⅲ期临床试验的Ⅱ期研究部分

摘要号:4501


微信图片_20201228161852.png

邱妙珍教授



扬长避短,雷莫芦单抗在可切除的食管胃腺癌围手术期应用的优势与风险


RAMSES/FLOT7研究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联合雷莫卢单抗增加了7%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和3.4%的死亡率,但如果不考虑Siewert I型肿瘤,则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相当。


Siewert I型是指食管下段腺癌,起源于Z线上1~5cm区域,多来源于Barrett’s食管。AJCC第八版TNM分期中将胃食管结合部癌中的Siewert I/II型归类为食管癌,尽管该研究的摘要中没有公布不同肿瘤部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我们猜测联合雷莫卢单抗增加了Siewert I型肿瘤的死亡率,可能原因是Siewert I型肿瘤手术需要胸腹联合切口,雷莫卢单抗可能增加了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本研究发现FLOT-RAM对病理缓解率没有影响,在RAINFALL研究中,雷莫卢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对比提高了4.7%的有效率,并不显著,同样的在肠癌中,化疗基础上联合贝伐单抗也没有显著提高有效率,目前认为抗血管生产药物对有效率的提高不是其优势,而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通过使肿瘤血管正常化,降低肿瘤内部的渗透压,增加局部药物浓度。


研究


研究标题:PETRARCA研究——抗HER2 双靶妥妥组合联合FLOT方案在可切除HER2阳性食管胃腺癌治疗中的探索

摘要号:4502


微信图片_20201228161856.jpg

王风华教授



PETRARCA研究折戟沉沙,双组合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成功未能在胃癌患者中再现


无论乳腺癌还是胃癌,已有结果均显示曲妥珠单抗与帕妥珠单抗的组合联合化疗带来有效率或高pCR率,围术期FLOT方案已成为西方国家认可成为可切除食管胃腺癌的新标准治疗,理论上应该非常期待三药化疗加上妥妥靶向组合这一的高强度的全身治疗方案带来可切除食管胃腺癌预后的改善。然而研究结果令人失望,PETRARCA研究显示围手术期放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未能显著延长可切除HER2阳性食管/胃食管交界腺癌的总生存。


近期有效率的提高并未转换为生存获益,表明抗Her2治疗在早期胃癌的应用陷入困境与挑战。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此类治疗的成功尚未在胃癌患者中再现,提示不同种之间HER2靶向治疗的抵抗机制不同。胃癌转移与非转移状态HER2靶向治疗生存获益可能不同,提示分子变化与转移性表型具有相关性,与转移相关的途径在原发肿瘤和转移灶之间存在不同,早期抗HER2治疗应用是否影响后续的分子耐药机制,或者妥妥联合是否会对耐药机制造成新的影响。


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临床实践不应该常规推荐抗HER2治疗用于HER2阳性胃癌的围手术期的治疗。借助目前已完成或在进行的研究,应结合患者肿瘤组织的基因高通量测序和液体活检等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指导并优化后续临床研究的开展,确定可能受益于HER2靶向治疗的HER2驱动胃癌患者。


研究


研究题目:帕博利珠单抗与紫杉醇在既往治疗过的PD-L1阳性的进展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肿瘤(GC)中的疗效对比:Ⅲ期临床试验KEYNOTE-061的更新数据

摘要号:4503


微信图片_20201228161858.jpg

张东生教授




K有望为PD-L1阳性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带来"无化疗”选择

 今年ASCO上,研究者汇报的是KEYNOTE-061研究中CPS≥1、5、10的患者两年后的随访结果。从结果看,PD-L1阳性患者在帕博利珠单抗组的OS比紫杉醇组更长,两组的PFS没有明显差异。在有效率方面,总体上,帕博利珠单抗组都较高,在CPS≥10的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组的客观缓解率更高,DOR在各组CPS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组都有较好优势。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在全部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组比紫杉醇组更好。


在KEYNOTE-12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二线或以上治疗晚期胃癌有22.2%的患者获得疗效;在KEYNOTE-059队列1中,总体人群ORR为12%,PD-L1阳性肿瘤患者中为16%。两项研究结果在有效率方面也和KEYNOTE-061相似。从KEYNOTE-061更新的随访资料报道看,帕博利珠单抗用于CPS≥1的晚期胃癌二线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得较好的肿瘤退缩及较长的OS。


综上所述,虽然帕博利珠单抗目前仍不能取代紫杉醇二线治疗晚期胃癌,但对于CPS≥1,特别是CPS≥1,对化疗耐受性不好或拒绝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帕博利珠单抗提供了一个选择。


研究


研究题目:在可切除的胰腺导管腺癌(PDA)患者中应用mFOLFIRINOX方案或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Gem/nabP)方案围术期化疗(peri-op CTx)的疗效对比 

摘要号:4504


微信图片_20201228161901.png

郭桂芳教授




失败是成功之母,SWOG S1505研究的败北带给我们何种启示?

S1505是一项随机性Ⅱ前瞻性的临床试验,目的是探索多药联合的peri-opCTx早期控制全身疾病的可能性。虽然S1505研究未达到预期的结果,但是也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信息:


1)目前关于胰腺癌辅助治疗,mFOLFIRINOX是否优于Gem/nabP方案,尚无头对头临床试验的比较,这项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两种方案术后辅助治疗疗效无差别的可能;


2)mFOLFIRINOX与Gem/nabP方案新辅助化疗达到CR或明显PR的比例分别为25%及42%,提示一半以上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无明显缩小,如果这类患者术后换另一种方案行术后辅助化疗,会不会取得阳性的研究结果,值得探索;


3)完成全部治疗的患者不到一半,15%的患者未能完成术前新辅助化疗,如何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接受率,进而提高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4)该项研究组的患者为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由于受病例数的局限,并没有根据影响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血管侵犯等不同情况进行亚组分析,如果入组患者更精准分层,也许会取得阳性结果。


究六、七


微信图片_20201228161904.jpg

徐立教授


研究题目:阿帕替尼二线治疗中国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Ⅲ期临床试验

摘要号:4507



国产原研药研究数据亮眼,晚期肝癌二线治疗获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本项研究是首个国产原研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肝细胞癌二线治疗领域中取得阳性结果的大型临床研究,为晚期肝癌的二线治疗选择提供了更符合国情的合理选择。这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研究涵盖了全国共31家研究中心,其阳性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与国际上其他研究设计不同的是,该研究入组人群更广,患者既往接受的一线治疗除了索拉非尼外,还允许曾经接受过FOLFOX方案一线化疗失败,以及部分经过两种系统性治疗失败的患者,也允许接受过肝移植后复发转移的肝癌患者入组,为特殊人群的系统治疗用药选择提供了参考。


作为共同研究者和本篇摘要的共同作者之一,本人对本研究顺利完成并取得阳性结果感到自豪,也为肝癌治疗领域增加了一个性价比较高的国产药物而感到高兴。在参与本研究的过程中本人也切身体会到国内企业如何一步步走向规范,一步步向国际标准看齐的艰辛和努力。该研究见证了国内药企临床研发团队的进步和成长,从研究刚启动时略显稚嫩到后来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研究人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监察过程日益规范、严谨,研究结束前一次次反复的数据核查和清理,甚至“吹毛求疵”,都让研究团队有充分的自信在世界舞台宣告该研究真实可靠的结论。


研究标题Tremelimumab(T)联合德瓦鲁单抗(D)治疗晚期肝细胞癌(aHCC)的疗效、耐受性和生物学效应

摘要号:4508



免疫疗法增强免疫活性带来额外获益,但相关不良反应仍须关注

本研究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观察了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TLA-4单抗tremelimumab(T药)与PD-L1单抗德瓦鲁单抗(D药)联合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生物活性,对两种药物不同剂量、不同频次组合与T或D单药进行了对比。研究对象既包含索拉非尼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二线患者,也包括拒绝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一线患者,研究结果表明T300+D 组患者较T和D单药组患者获得更高的客观缓解率和较长的生存时间,然而同时也表现出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似乎提示双免疫联合治疗在获取更好疗效的同时也将会带来更多的不良事件。


该研究还对患者应用ICI后的免疫活性进行了观察,发现在T300+D 组患者中可观察到独特的T细胞增殖反应,其中CD8+细胞毒T细胞增加更为明显。目前该组合已尝试向肝癌的一线治疗推进,一项在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中与标准治疗索拉非尼头对头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HIMALAYA研究,正在进行中,其结果值得期待。


编辑  中国医学论坛报  郝冉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