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杨中华
如今,血管内卒中治疗(endovascular stroke treatment,EST)的围介入期的治疗,或至少是介入术后的治疗,越来越多地由具有神经麻醉学专业知识的专科医师进行管理。急性EST期间的最佳血压(BP)管理尚不明确。目前的指南建议将收缩压(SBP)保持在180~185毫米汞柱以下和140毫米汞柱以上,在血栓切除术中避免血压过度下降(低到中度的证据)。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期间,极端的血压水平可能是有害的,血压与功能结果之间呈U型关系。在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血压经常升高,这可能是维持脑灌注的必要代偿机制。另一方面,不适合的高血压可能会导致脑水肿和出血。
EST现已成为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推荐治疗方法。在EST期间,通常在介入手术期间使用镇静药物,例如,由于躁动,必须监测并治疗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1年12月来自德国的Min Chen等在Neurocrit Care上公布了Keep SIMPLEST研究事后分析,旨在探讨血管内治疗不同阶段的血压与再灌注和功能结局的关系。
研究者对单中心前瞻性Keep SIMPLEST研究的事后分析,该研究评估了血管内治疗期间新的简化程序性镇静标准。根据方案管理患者血管内治疗期间的血压。获得四个不同阶段(基线、再通前、再通后和介入后)的数据,并将平均BP值、不同阶段之间的BP变化、以及收缩压(SB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降低(从基线检查到再通前)作为暴露变量。主要结局是入院三个月后mRS评分为0~2。
对139例成功再灌注的患者(定义为TICI分级2b-3级)的功能结局进行分析。平均(标准差)年龄为76(10.9)岁,平均(标准差)NIHSS评分为14.3(7.5),70(43.5%)患者左侧血管闭塞。在基线(优势比[OR]0.76,P=0.04)和再通前(OR 0.65,P=0.011)的收缩压每增加10毫米汞柱,良好的功能结局(mRS 0~2)的可能性就越小。在基线(OR 0.76,P=0.05)和再通前MAP(OR 0.66,P=0.03)也存在这种情况。ROC分析中最大Youden指数显示,在再通前阶段,SBP为163毫米汞柱,MAP为117毫米汞柱是预测功能结局的阈值(discriminatory thresholds)。
最终作者认为,在这项基于方案的研究中,血管内治疗期间术中再通前的BP降低与功能结局无关。然而,较高的术中再通前收缩压和MAP与较差的功能结局相关。需要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确定BP是否是改变预后的可行治疗目标。
译者注:这个结果似乎与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不符,以前认为再通前血压降低会增加缺血的风险,增加不良结局。作者认为:1.再通前高血压可能是卒中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具有更不利的预后因素,如更差的侧支循环;2.本队列手术中的血压较其他研究更高。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查看更多